王牌閱官||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戰書:多重歷練,政治人生
時間:2017-11-03來源:王牌智庫 作者:acebm 點擊:
次
栗戰書,男,漢族,1950年8月生,河北平山人,1972年12月參加工作,197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河北師范大學夜大學政教系畢業,在職大學學歷,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
栗戰書:新中辦主任的多重歷練
本文摘自《領導文萃》2013年第5期作者:李容
根正苗紅的家庭出身,黨、政、團的全方位歷練,歷經河北、陜西、黑龍江和貴州四省多個領導崗位錘煉的栗戰書,2012年9月,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基層出身,在政壇上拾級而上,從政地域從華北到東北再橫跨至西南,從干事到縣委書記到市委書記到省委書記,這為其今日得以進入中南海奠定了基礎。
與西部有關的紅色背景
“兒男縱馬家萬里,志士吟詩淚千行。一夜秋風松江月,兩三燈火是故鄉。”2004年9月28日,從陜西調往黑龍江的第一個中秋,栗戰書寫下了這首題為《江畔思鄉》的詩。在注釋中,他寫道:“是夜,秋風習習,獨自在松花江畔走步,見明月倒映水中,兩岸燈火也在水中閃爍,不覺念及故鄉杜家莊南溝?;氐阶∷?,灑淚而作。”
杜家莊南溝位于河北省平山縣西部深山,正是栗戰書出生的地方。
“戰書”這個名字里,隱藏著的不僅是一段家史,也是一種懷念。
杜家莊南溝溝嶺縱橫,是一個十分閉塞的小山村,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這里卻是“共產黨的一個窩子”。
栗戰書的祖父弟兄四人,其中四祖父栗再溫在北京上大學時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來回到家鄉,成為當地百姓公認的“大共產黨”。解放后,栗再溫曾官至山東省副省長。不過,對栗戰書的人生產生直接影響的卻并非四祖父栗再溫,而是叔叔栗政通。
栗政通生于1923年,1937年入伍,追隨王震將軍參加了抗日戰爭,親歷了百團大戰以及后來的保衛延安的戰斗。1949年,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最后勝利之時,這位身經百戰的營長在陜西眉縣壯烈犧牲,年僅26歲。
栗政通犧牲后,栗戰書的父親日夜兼程,用了30多天時間,才將叔叔的欞棺從陜西運回河北老家。栗戰書曾經回憶說,從參加革命到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十幾年里,叔叔給家里寄過多封“戰地家書”,在最后一封附有照片的信中,他這樣寫道:“這是我寸心的表白,當我為人民流盡最后一滴血的時候,讓這張經過戰爭鍛煉的肖像,隨著你們漂泊吧!”
叔叔犧牲的第二年,栗戰書出生了,父親以“戰地家書”之意為兒子取名“戰書”,表達對兄弟的懷念之情。
2001年,栗戰書在叔叔犧牲52年之際,寫下了一篇長文《寸心的表白——緬懷叔叔栗政通烈士》,其中寫道:“當他為人民流盡最后一滴血的時候,我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偉大的英雄,是我崇敬的偶像。”此時的栗戰書已到陜西工作三年,任省委組織部部長。
給胡耀邦寫信聲名大振
1972年,22歲的栗戰書從石家莊地區財貿學校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成為石家莊地區商業局辦公室的一名干事,四年后調入地委辦公室資料科。
上世紀80年代初,社會上出現一種否定共產黨領導、否定社會主義的思潮,引起栗戰書的思考。他想到了好久沒人唱的那首歌——《社會主義好》,于是寫了封信,寄給了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他在信中建議高唱《社會主義好》,并將原歌詞中“右派分子想反也反不了”改成“反動分子想反也反不了”。沒想到,這封信后來被批轉到中宣部,并發表在1982年5月26日《人民日報》第四版,署名是“中共河北省石家莊地委辦公室栗戰書”。
栗戰書從此聲名大振,并一路升遷,33歲任縣委書記,36歲任團省委書記,43歲任省委常委、秘書長。
“從政以前,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記者。”2008年12月19日,哈爾濱大雪紛飛,時任黑龍江省省長栗戰書接受中央和香港部分媒體采訪時,坦露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這個秘密。“參加工作以后,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實現當記者的愿望,但至今仍是一名業余的新聞愛好者。”栗戰書說。
從小受革命家庭耳濡目染的栗戰書,性格豪爽而不乏細膩,他說,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喜歡看央視體育頻道的拳擊節目,也特別喜歡看戲曲頻道的戲曲節目,特別是京劇。“但是我不會打拳,一句京劇也不會唱。在生活、工作當中,我這個人的性格好像也是雙面的,有時候很豪放,有時候又很兒女情長。”
讓西安人掛念的書記
1998年,栗戰書調入陜西,任陜西省委常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兩年后,調任陜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2000年底,白水縣農民王志孝曾被鎮派出所誤列為村里“鬧事者”險些被抓,嚇得躲到村外一個破土窯洞里受饑受寒藏了6天,結果身體落下了病。剛剛任組織部部長的栗戰書親自登門,代表黨委、政府給王志孝道了歉。
2002年1月,栗戰書被任命為西安市委書記。在不久之后舉行的“中國加入WTO與中韓經濟合作研討會”上,他提出創建“中國西安,西部最佳”的目標,將西安的未來發展定格在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
那段時間,一些生活在外地的陜西人返鄉時驚喜地發現,西安的變化越來越多:二環貫通、火車站城墻連接、西大街改造、大雁塔北廣場擴建……2003年,曲江新區正式成立,標志著西安城市建設真正步入快車道。
據說,栗戰書調往黑龍江后,西安一交警曾對一位路過西安的黑龍江司機說:“請給你們栗戰書副省長捎個信兒,我們西安人民想念他!”
“老西部”的新使命
2008年“兩會”期間,有記者問栗戰書:“退休后您最想做什么?”栗戰書的回答頗為從容:“我離退休還有幾年的時間,但是我現在也考慮退休后干什么,我想退休以后我能夠在黑龍江繼續為黑龍江人民做慈善方面的事業。”誰知兩年以后,栗戰書再次被派往西部,承擔起更重要的使命。
2010年8月,中央任命栗戰書為貴州省委書記。
栗戰書上任之初,就乘上一輛越野車向田間、工廠和貧民社區走去。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出發前,秘書和司機竟然不知道要去哪里,考察什么地方。沒有警車開道,沒有預定的考察點,沒有事先向任何地方打招呼,總共兩輛越野車,包括工作人員共5人,說走就走,隨時可停,直接進車間、到村戶,邊走、邊看、邊調研。越走栗戰書心里越沉重。
上任之前,他對貴州的困難心里是有準備的,但他沒有想到局面竟是如此嚴重:當時貴州省工業化程度和城鎮化程度僅相當于全國90年代中期水平,比全國落后大約15年左右;農業更是凄慘。全省88個縣有50個縣戴著貧困帽子,全國15%以上的貧困人口在貴州農村……
如此嚴峻的局面,急需一雙手,一雙巨人的手來開啟這道沉重的閘門,創造出一派萬馬奔騰、排山倒海的氣勢。
栗戰書回到省城,立馬和他同日到職的省長趙克志不分晝夜地縝密謀劃。審視中外歷史發展的經驗得失,梳理國內外現實發展的宏微案例,他們發現“工業化”的旋律總是最為強勁。直面貴州省情,求解“調整轉型”、“三農破題”、“消貧解困”,離開工業發展,同樣是“無米之炊”、寸步難行。省委書記、省長認識的高度統一,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奠定了思想基礎。
隨后,栗戰書主持召開了全省工業發展大會。他站在主席臺上,代表省委作動員,臺下坐滿了黑壓壓的聽眾,他們是貴州4000萬人民的領路人。
栗戰書動情地說,實踐證明:貧困,不是貴州永久的標簽;無奈,更不是貴州人的本質常態,貴州是一片充滿希望、前景廣闊的熱土,貴州人將在不甘落后、頑強奮斗中實現崛起。
精選閱讀:栗戰書為官智慧的啟示
“不整人、不?;⒉煌祽?rdquo;
2008年履新黑龍江省長時,栗戰書曾做客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透露了自己的執政風格:新官上任既不燒三把火也不砍三把斧,也要做到“三不”:不整人、不?;?、不偷懶。
崔永元:我當時看到這個時候我在想為什么要把不整人放在第一位?
栗戰書:我覺得我們既然在一塊合作共事,就應該坦誠相見,互相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力量,所以“三不”也是我一直做人的準則。
正確處理三大關系
一是要正確看待和處理好苦與樂的關系。
我們要有正確的心態,心態不對,干什么都嫌多、都嫌苦、都嫌累,心里總是埋怨這埋怨那;心態擺正了,把艱苦付出當作成就事業的條件,當作個人難得的成長機遇,就會以苦為榮、以苦為樂。
二是要正確看待和處理好得與失的關系。
在中辦工作,某些方面的失是必然的,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工作,就意味著放棄一些個人休息、娛樂甚至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但這些失,換來的是中央工作的有序運轉,換來的是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所以,個人的一事之失,一時之失,不是真正的失,而是更大的得。
三是要正確看待和處理好進步快與慢的關系。
在干部成長進步過程中,一個時期可能提拔得快一些,一個時期可能慢一些,這是常態。慢一點時,不能因為看見別人進步,心里就別扭,老是不服氣;不能因為“到點”了,沒有被及時安排,就覺得組織虧欠了自己,心生怨氣;更不能因為一時沒提拔,就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消極泄氣。
牢牢守住廉潔自律的底線
自律就是廉政自覺,關鍵是要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守住黨和人民交給的責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線,守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交友。
一要慎獨。真正能夠“慎獨”,是高度的自覺性、自制力和意志力的重要體現,是一種自我約束、自我克制、自我完善。我們要自覺做到人前人后一個樣、臺上臺下一個樣、上班下班一個樣,“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始終表里如一,嚴守本分。
二要慎初。廉與貪、正與邪,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特別是最初的那一閃念。如果第一道“防線”被沖破了,就會“兵敗如山倒”;第一道“閘門”一旦打開,欲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腐敗分子的慘痛教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要算清“人生賬”,把好第一個關口,守住第一道防線,避免第一次放縱。這樣,才能不把一時之快變成一生之災,不把一時之利變成終生之悔。
三要慎微。古人說得好:“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在中辦工作的同志不僅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把握住自己,經得住考驗,而且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細節上也要摒棄“小節無害”的想法,牢記“禁微則易,救末者難”的道理,認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個小節、注意一言一行,防微杜漸、潔身自好,堅決抵御腐朽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遠離各種低級趣味和不良嗜好,切實做到“大節”不偏離、“小節”不喪失。
四要慎交友。中辦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正常的社會交往。但中辦的工作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我們在社會交往中應有更加謹慎的態度、更加嚴格的要求,不能隨便交友,不能“傍大款”,更不能把人際交往異化為酒肉關系、金錢關系和交換關系。大家要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自覺劃清小圈子與大原則之間的界限,切實凈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善交益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
“四種干部要堅決從領導崗位調整下來”
推進干部“能上能下”,重點和難點是解決“能下”的問題。如何解決“能下”這個問題呢?
栗戰書明確列出了以下四類干部,要堅決從領導崗位調整下來。
第一類是缺乏強事業心、責任心;第二類是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缺乏責任擔當;第三類是:能力素質很不適應崗位要求;第四類是目無法紀,濫用權力,以權謀私,給黨和人民事業造成重大損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