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遼寧省代省長王新偉,對招商引資、產業發展有哪些重要論述?
時間:2025-03-03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據新華社3月1日消息,遼寧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3月1日決定,接受李樂成辭去遼寧省人民政府省長職務的請求,任命王新偉為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代省長。
資料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公開資料顯示,王新偉,男,1967年8月出生,漢族,河南寶豐人,1991年9月參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學位,工程師。王新偉長期在河南工作,曾任平頂山市湛河區委常委、副區長、區長,舞鋼市市長,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安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市長等職。2018年9月,王新偉出任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兩年后,2020年3月,王新偉升任河南省副省長。2021年1月,王新偉北上遼寧履新,擔任省會沈陽市的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次月任市長。2021年10月任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2024年3月任遼寧省委副書記、沈陽市委書記,至此番履新。
今天,匯總整理了王新偉對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學習。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引項目就是引資源。
要堅持項目為王,牢牢抓住兩重、兩新等政策機遇,以產業項目為主攻方向,全面深入謀劃項目,著力謀實先進制造業項目、外資產業項目、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和民間投資項目等,形成謀劃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
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以數字賦能和綠色轉型為牽引,大力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深化5G+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賦能、清潔能源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品創新、產業升級。
要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聚焦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積極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成長梯隊,發展壯大頭部企業,推動新興產業鏈式集群發展,抓緊形成新的支柱產業。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瞄準細分領域、搶占發展“風口”,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要轉變招商引資理念,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大活動集中發力,加強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商協會招商、平臺招商、基金招商、鄉情招商等,構建全過程跟蹤、全鏈條服務體系,強化“四比四看”、“賽馬”機制,切實提高招商引資時效性、精準性和落地率。
要強化雙招雙引,積極引育龍頭型企業、基地型企業、鏈主型企業等,打造專業園區,提高本地配套率;大力招引頂尖人才、杰出人才、領軍人才、拔尖人才等,形成主導產業與優秀人才雙向奔赴的局面。
要當好項目建設“店小二”,堅持政策、要素跟著項目走,以優化審批流程為重點提供一流服務,以完善生產性服務平臺、生活性服務平臺、研發轉化平臺為重點打造一流環境,以“立即干、馬上辦”的勁頭展現一流效率,深化營商環境綜合配套改革,強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營造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良好生態。(原題:王新偉到大東區現場調研項目建設時強調:強化招商引資,著力項目建設,夯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來源:沈陽發布)
堅持項目為王、招商為要、落地為大,做到思想爭先、發展爭位、改革爭效、開放爭速、產業爭鏈、環境爭優、隊伍爭強,全面動起來、跑起來、干起來,迅速掀起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熱潮,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更大擔當和作為在遼寧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中走前列、作表率。
要明晰目標任務。堅持頂格推進、加壓奮進,確保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00個、新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000個;壓實領導責任,充分發揮開發區和產業園區等“主陣地”作用,強化“謀立推建”,比落地、比服務,大力引育投資體量大、產業層次高、牽動力強的高質量項目,不斷提高招商引資質效。
要突出重點方向。強化產業鏈招商,做實“鏈長制”,推動“5+3+7+5”20條產業鏈特別是8條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強化平臺招商,聚焦35個核心發展板塊加快培育新經濟,推進12個頭部企業配套園區和24個特色工業園區滿園擴園,依托渾南科技城等“一城一園三區多組團”集聚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平臺和研發機構,創新開展“五型經濟”應用場景招商,增強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韓國周、寶馬供應商大會、德企沈陽行等經貿活動影響力;加強與央企深度對接,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擴大投資規模;有效整合閑置樓宇、停緩建項目等資源,變資源“存量”為招商“增量”;緊盯德、日、韓等重點國家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發揮駐外辦事機構“橋頭堡”作用,“走出去”“請進來”,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與國內外商會、協會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挖掘項目資源、推動務實合作。
要健全考核機制。圍繞招商引資“八條賽道”,完善“賽馬”機制,加大重大項目、項目落地率考核權重;加強跟蹤推進,周調度、月排名,激勵各個方面更加強化“爭搶拼實”的精氣神;注重結果運用,在招商引資一線發現、考察、識別、使用干部,進一步樹立以項目論英雄的鮮明導向。
要強化工作合力。落實領導包保、首席服務官等制度,對重大項目專班攻堅;完善政策體系,強化要素保障,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廣泛發動力量,形成共抓項目、共促發展的濃厚氛圍。(原題:王新偉在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動員部署大會上強調:迅速掀起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熱潮;來源:沈陽發布)
頭部企業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具有示范引領作用,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建設頭部企業配套園區和特色工業園區,是實現產業鏈式集群發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做大產業規模、做優產業布局、做強產業能級。要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行動自覺,聚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強化全產業鏈思維,堅持龍頭引領、以園聚鏈、聚鏈成群,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為提高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科技型企業年增長率創造良好條件,為建設國家先進制造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要把握發展規律,深刻認識產業跟人走、人隨環境留的趨勢,更加強化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理念,推進產業社區化、城市生態化、生活人文化、功能國際化,著力打造富有時代感、未來感和創新力、成長力的新型產業園區。
要科學有序推進,堅持規劃引領,優化園區設計,著眼于圍繞主導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找準發展定位,明確主攻方向,實現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聚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構建;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公共服務先行、生態建設先行,加快完善道路、管網、垃圾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以及5G、智慧能源等新型基礎設施,增強園區承載能力;堅持以打造“三個平臺”為前提,加快建立健全產業創新中心、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等研發服務平臺,現代物流、檢驗檢測、金融服務、法律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平臺,人才公寓、學校、醫院等生活性服務平臺,使園區成為人才心生向往的地方,成為新產業新業態孕育成長的地方。
要加強精準招商,挖掘頭部企業優勢潛力,梳理產業鏈堵點斷點,鎖定招商方向,細化招商圖譜,建強專業招商隊伍,堅持“一鏈一策”“一園一策”,持續引進核心配套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企業以及科研人才、創新團隊。
要做好要素保障,做實“一園區、一基金”金融支持體系,注重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認真落實興沈英才計劃,切實提供全面優質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落實政策、轉型發展。
要強化包保機制,做到一個園區、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強化調度機制,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強化撮合機制,搭建政產學研用金對接合作平臺,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相互融合;強化督考機制,聚焦“賽道”開展“賽馬”,形成學先進、比創新、看實效的濃厚氛圍。(原題:王新偉:著力打造良好產業生態 推動產業鏈式集群發展;來源:沈陽日報)
經開區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招商引資的主平臺、經濟轉型升級的生力軍。
要強化規劃引領,堅持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聚發展、功能集成構建、資源集約利用,優化空間結構、產業布局、功能配置、服務設施,注重依托頭部企業,以“區中園”方式打造主業鮮明、各具特色的專業園區。
要明晰產業方向,牢牢把握數字賦能和綠色轉型大勢,以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汽車零部件、食品等優勢產業,抓緊開辟先進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數字產業等新賽道,聚焦細分領域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集中力量推進雙招雙引,逐個產業繪制招商圖譜、制定行動計劃,強化產業鏈招商、專業化招商、商協會招商、平臺招商等,大力招引龍頭企業、配套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不斷壯大主導產業集群。
要提升承載能力,堅持生產、生活、生態融合,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特別是新型基礎設施,完善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法律服務、政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平臺,科學布局醫院、學校、商住等生活性服務平臺,支持設立企業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及中試驗證、孵化轉化等科創平臺。
要深化綜合改革,做實“管委會+平臺公司”模式,深化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強化激勵機制,創新投融資模式,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強制度創新、政策創新、服務創新,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原題:王新偉在蘇家屯區調研時強調 壯大主導產業深化綜合改革 推動經開區高質量發展;來源:沈陽日報)
如何做好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生物醫藥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市立足基礎優勢、著眼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打造的8條重點產業鏈之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堅持創新驅動,完善產業生態,推動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造生物醫藥強市。
要搶抓難得機遇,用好國家和省支持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發展系列政策,發揮沈陽產業基礎扎實、創新資源豐富等優勢,圍繞藥品、疫苗、先進診療技術和裝備、生物藥用材料等方面,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要打造創新生態,構建利益聯結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搭建重點實驗室、企業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推進大學科技園、中試孵化基地等建設,以“揭榜掛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基礎研究能力,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
要加快園區建設,堅持規劃引領,做到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注重完善水電氣熱及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突出項目牽引,建好頭部企業配套園區和特色工業園區,推動產業鏈式集群發展。
要強化要素保障,完善研發平臺建設、人才引育留用、科技成果孵化等支持政策,優化金融服務,吸引多元資本投入,創新混合用地等供地模式,助力企業增資擴產。
要加強招商引資,壓實市、區兩級“鏈長”招商責任,發揮頭部企業、商(協)會帶動作用,開展精準招商,加快落地一批高質量項目。
要加強組織領導,堅持條抓塊保、市區聯動,健全“鏈長”主抓、“鏈主”主建、專班主推的工作體系,完善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抓好統籌調度、跟蹤服務,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落實,干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原題:王新偉在調研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鏈時強調:著力完善產業生態,打造生物醫藥強市;來源:沈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