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乱码伦视频_99re热久久_青青青爽国产在线视频_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王牌說城 NEWS

王牌說城 || 河南4市入選2016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新鄭緣何第一?

時間:2017-05-11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

        近日,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等單位聯合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雙創)百強縣市等榜單。
        在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中, 河南有4席,位于榜單第六位。另外,在中小城市創新創業百強縣市榜單中,河南有5個縣市入選。
  觀察具體的縣市名單可發現以下特點:多是鄭州、洛陽等管轄的縣市;地處中原城市群核心層,距離省會鄭州近,交通便利;多是資源大市及工業強市等等。最重要的是,榮登兩個榜單的河南榜首縣市都是“新鄭市”,分別位列43位和59位。
 
  縱觀近年來河南入選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的名單,新鄭市自2014年起進入百強榜單,其中2014年是第二位,2015年是第一位、2016年蟬聯榜首。
 
  新鄭,為何會超越曾為河南榜首的鞏義、義馬等地?
 
  新鄭,為何在多個層面上引領河南縣域經濟發展潮頭?
 
  新鄭實力,源自哪里?
 
  經濟實力源自產業發展,經濟實力旨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所以,從“產”“城”二字即可洞見新鄭發展的“邏輯”。
 
  產城互動實力新鄭
 
  所謂“產業興,則縣域興”。正是抓住了當前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的精髓和潮流,新鄭才打出了一手經濟發展的“好牌”。
 
  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產城一體”的城鎮化。正是認識到“產”與“城”之間“一體兩面”的關系,新鄭市著力推進“產城互動”“產城融合”,就地實現農業人口城鎮化。
  據新鄭市統計局相關資料,2016年1-9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51.4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9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227.9億元,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207.6億元,增長15.5%。
 
  新鄭“產”業轉型在路上
 
  一、積極培育主導產業
 
  新鄭市連續三年將所有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全部投放到省、市級產業園區,集中培育主導產業,舉全市之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商貿物流、食品加工和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集群,夯實了產業支撐,增強了發展后勁。
 
  作為商貿物流業的龍頭企業,鄭州華南城項目經過近四年的建設發展,正在強勢崛起,迎接八方商賈。在華南城的帶動下,新鄭在發展商貿物流業上動作連連。其中,華商匯、圣戈班綠色建材園、不銹鋼物流園、卓商農機交易中心等項目紛紛進駐新鄭,極大地推動了商貿物流產業良性發展。除此之外,新鄭還根據商貿物流產業發展需要,規劃和引進了一批大型建材、石材、鋼材等商貿物流項目,正在形成功能齊全、鏈條完整的商貿物流基地。
 
  新港產業集聚區及薛店鎮的中原食品工業園,現有食品加工及配套企業13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34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食品產業鏈條。
 
  二、干道經濟向園區經濟轉變
 
  新鄭在構筑現代產業體系上持續用力,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和農民特色創業園的載體作用,引導企業向園區集聚,產業布局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體系更完善。
 
  如孟莊鎮農民特色創業園,占地210畝,總投資2.5億元人民幣,是一個集紅棗產品加工、研發、銷售、物流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專業型產業園區。
 
  園區全部建成后預計實現年產值5億元,年利稅2000萬元,可帶動2000人創業,實現10000名農民就地轉化為產業工人。
 
  三、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
 
  近年來,為甩掉傳統農業的束縛,新鄭市充分發揮轄區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商貿物流發展迅速等優勢,大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布局,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機制,引導農民走上特色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的致富新路,在改變“種地靠天吃飯”的老傳統同時,以中部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南部高標準良田優種示范區和北部紅棗綜合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精品之路”。
 
  其中,一顆紅棗火紅一個產業,聞名全國的紅棗經濟便是新鄭做精一產的縮影。近年來,通過“中國紅棗第一股”好想你棗業、“中國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以及君源有機農場等新型農企的示范帶動,新鄭已形成了農業規模化經營、集群化發展的新模式。目前,新鄭市各級農業龍頭企業68家,規模以上農業企業銷售收入達182億元。
 
  新型“城”鎮化新鄭模式
 
  2014年,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組織課題組,實地調研該市新型城鎮化建設。通過調研,認為新鄭市按照新型城鎮化的要求和原則,在統籌城鄉發展、就近就地城鎮化、產城互動、投融資及管理體制創新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走出了一條與依靠房地產推進城鎮化完全不同的產區互動、組團發展道路,探索出了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推進農民生產方式與就業方式的變革與集中居住、實現農民就近就地轉移的縣域城鎮化“新鄭模式”。
 
  一、組團發展的城鎮格局
 
  如何實現產業和城鎮的完美融合?新鄭市在產業結構轉型任務十分艱巨的情況下,按照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農民向城鎮轉移“四集一轉”的要求,實現了空間布局的合理和產業的良性集聚。
 
  2009年以前,新鄭市有339個行政村,后來合并到145個,2012年又進一步并為52個新型社區,現如今,已經形成“兩城、兩市鎮”的合理空間布局。
 
  各組團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產業驅動、產城互動、城鄉一體的發展路子。
 
  新鄭市按照產業和城市功能區1∶1帶動的要求,大力推行“一個社區一家企業,一個家庭兩人就業”模式,社區布局在要求臨城、臨鎮、臨干線道路、臨產業集聚區的基礎上,兩公里內至少有一家規模企業作為產業支撐。正是因為有了產業的支撐,農民變成社區居民后,一大部分人轉型為產業工人,在家門口就能領工資,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村民進入社區后,不僅居住環境、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而且收入增加、盡享親情,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二、“四化”理念引領農民市民化
 
  為順利推進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在以“產業發展為轉移人口創造就業機會”的基礎上,新鄭市以“四化”理念著力保障農業轉移人口的利益,徹底消除轉移人口的后顧之憂。通過“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房屋產權同值化、就業機會同等化”等徹底解決失地農民保障、農民進城后生活成本增多、養老和保險、身份和資產同步轉化等問題。
 
  此外,作為河南省縣級市中財政實力較強的縣市,新鄭市逐步探索建立完善了由政府、企業、集體和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進一步夯實城鎮化資金保障基礎,在合理利用中央轉移支付的基礎上承擔更多的市民化成本,加速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
 



上一篇:王牌說城 || 回顧鄭州城改進程,聚焦鄭州城改模式變革

下一篇:王牌說城 || 市委副書記談“青年與城市”關系:青年的去留決定城市的興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