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說值得三顧,襄陽提出不只三顧,相見恨晚就是“襄見恨宛”?延續百年的故里之爭再開戰端
時間:2023-10-10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這幾天,南陽迷笛音樂節火了?;鸬脑虻共皇且魳饭澅旧?,其他一些非人為可控制的因素,且迅速形成國內的熱點。
南陽終于找到并認識到,通過舉辦《迷笛音樂節》,這個為南陽文化傳承產業發展和創建文明城市的正確的途徑。
歷史文化學者郭力:指出南陽值得打出手的文化牌同樣很多。但是想讓外地人知道南陽,打好諸葛亮一張牌,就夠了。貪多圖全,未必奏效。
圍繞一件事做好做足,就能包羅萬象。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據悉,南陽已經拿下了“迷笛音樂節”以后10年的舉辦權。
那么問題來了,有巨大影響和流量的迷笛音樂節和南陽傳統的文化如何結合?
南陽確實是太需要迷笛!那么就現在面臨著明年音樂節咋辦的問題。
還沒有從輿論的漩渦轉身出來,南陽就又發現了從襄陽發來的重磅炮彈。南陽說值得三顧,襄陽提出不只三顧,相見恨晚就是“襄見恨宛”?延續百年的故里之爭再開戰端。
早在清道光年間,就曾記載過一場襄陽人和南陽人爭搶諸葛亮的官司,當時官員采用和稀泥的方式,不但未能解決紛爭,反而讓兩地的芥蒂越積越深。
1990 年,發行的《三國演義》特種郵票,其中的“三顧茅廬”主題郵票,再一次引爆了兩地的爭奪戰。最終,相關部門不得不讓兩地各自舉辦首發式。
2003 年,初中語文教材重新收錄《隆中對》一文,注解寫道:“隆中,山名,在現在的湖北襄樊。”此舉強烈刺激了南陽上下,當時南陽甚至還舉行了萬人簽名的反對活動。
2008 年,一則湖北襄陽的城市廣告——“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一次激起了南陽人的抗議。
其實在史學界,關于諸葛亮出生地還是有一些不同的聲音,筆者認為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歷史論斷是不斷演進的,真理也是越辯越明,也許有些東西永遠都沒有答案,比起一言堂式的正確版本,百家爭鳴或許才是最佳答案!
河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健說:諸葛亮、姜子牙這樣的名人,活得真叫累:生前鞠躬盡瘁,死后被各個地方爭來爭去,還得替一些人的臉面和名聲站臺。在這個文化國度,還會爭下去?,F在其實是爭流量、爭消費、爭人頭,都刺刀見紅了,某些為政者在發展經濟促銷費上的左支右拙,可見一斑。我的感想是:
1,爭一爭是好事,歷史文化大發展,從傳播學上講,你爭我搶不雙輸,會雙贏;
2、家里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太多,刺激一下,我們會重視,最起碼保護起來建個公園,就像我剛才又路過的李商隱、劉禹錫公園,這里風景靜悄悄,沁陽、洛陽最好都“窩里斗”一下;
3、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真重視文化,別把它只當作墻上掛的畫,搞點創新最重要;某些人首先要學會做古代的儒,多讀書、有敬畏、有信仰;韓愈謫潮八月,開嶺南文潮千年,白蘇前后知任杭州,留下蘇白二堤,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某些地方,古都文化太久遠,帝王崇拜太嚴重,權謀思維太濃厚,搞些接地氣的詩文文化、名人文化,更會吸引人,更會以文化人,更會讓一個地方有魂;現在許多地方都缺乏對自身文脈資源的系統整理,只當作文化符號,實為本末倒置;
5、文化的發揚與傳承,以無言勝有言,深山藏古寺,幽谷聽佳音,夫不爭,是為爭也;
6、耐下心多搞幾個貴州村超、濰坊燒烤,惠民惠己,比搞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兒強。
免責聲明:本文由頂端號作者上傳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頂端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