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座萬億城市,看長三角為什么這么“能打”
時間:2025-02-17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蘇州市統計局日前官宣2024年該市經統一核算的地區生產總值等數據,長三角內9座“GDP萬億城市”當年經濟運行的全貌至此浮現。
中國大陸現有26城年度GDP在萬億元以上,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參與全球經濟分工的勁旅。長三角區域內,上海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9萬億元,保持全國經濟中心城市首位;蘇州、杭州超2萬億,列全國第六、第八位;以下為南京、寧波、無錫、合肥、南通、常州。萬億城市遍及一市三省,9市去年GDP合計量19.2萬億元,占全國的14.2%,接近七分之一。
江蘇城市整體表現亮眼。南通“高開穩走全年進”,6.2%的增速跑贏其余8市;常州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別為5.0%、5.6%、5.8%,全年實現6.1%,成為唯一增速逐季回升的城市;地級市“天花板”蘇州在2.55萬億的基數上仍保持了6.0%的增長,在全國城市前十強中增速最快。
去年10月,位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的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投入運營
通覽9市數據,我想到三個關鍵詞。
在長江兩岸,上海以及江蘇的蘇錫常寧通5市連續接壤,形成跨省域的“萬億城市綿延帶”,包含了長三角內三分之二的萬億城市。去年,6市經濟總量合計接近13.9萬億元,相當于一個江蘇省。
2006年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GDP萬億城市后,上海持續升級科創、金融、貿易、航運等核心功能,導流全球資源,服務、帶動長三角區域和全國發展。2011~2023年,蘇浙皖三省的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寧波、合肥、南通、常州相繼加入“萬億俱樂部”,多地入列的時間先后與其同上海間距離之遠近、交通通達水平、經濟關聯度的關系可辨。
目前,長三角地區有17個設區市穩居全國城市GDP五十強,三者有其一,形成上海周邊蔚為大觀的“富鄰居”現象,并在產業鏈上形成研發-生產、整機-零部件、制造-服務的高效協同。
如果將“綿延帶”定義為三個以上的城市連續接壤,那么,分省域看,全國擁有“萬億城市綿延帶”的省份是江蘇、廣東。
2024年,江蘇“綿延帶”5市以占全省30.1%的陸地面積、50.6%的常住人口(2023年末數,下同)創造了61.8%的地區生產總值,廣東省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4市以全省8.7%的陸地面積、44.6%的常住人口創造了66.0%的地區生產總值。
廣東共21市,上述4市在全省的面積占比、人口占比小,GDP占比卻更大;江蘇共13市,上述5市的面積占比、人口占比大,GDP占比卻較小。參差的數字,互現著廣東“極點帶動”、江蘇“梯度均衡”的區域發展路徑。這是從各自省情出發的選擇,不分軒輊。
去年,廣東“經濟第五城”惠州的地區生產總值為6136億元,省內“萬億城市綿延帶”擴容尚待時日。
江蘇的“綿延帶”則可能迎來“下一批”成員,而不是“下一個”。2024年,南京的鄰居揚州、與南通接壤的鹽城、南通和揚州之間的泰州的地區生產總值都在七八千億元(揚州、鹽城只差30億),且均已提出躋身“萬億俱樂部”的時間表。到“十五五”末,江蘇的萬億城市或超過省內設區市的六成,在沿海地區、蘇南、蘇中形成集群。
其他省份中最有可能結成“萬億城市綿延帶”的是浙江。在環杭州灣地區,位于杭州、寧波之間的紹興,以及浙江接軌上海的“橋頭堡”嘉興去年GDP分別實現8369億元和7570億元,增速為6.5%和5.6%。
寧波舟山港去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3.77億噸,連續16年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930萬標準箱,為世界第三
沿海省份多“雙核”,如遼寧的大連、沈陽,山東的青島、濟南,福建的福州、泉州,廣東的深圳、廣州。
浙江省會杭州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9萬億元,寧波為1.81萬億元,是杭州的83%,兩市合計達到40007.7億元,占全省的44.4%——杭甬聯動發展拾級登高,步入“4萬億時代”。
雙子星指的是兩顆質量接近的星體,由于引力相當而彼此吸引,互相繞對方運動。
長三角區域內,合肥在安徽省內獨大。江蘇的蘇州(去年2.67萬億)、南京(1.85萬億)GDP合計也在4萬億以上,占全省三分之一,但南京的經濟總量約為蘇州的七成,差距8200多億。揆諸兩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年)》,南京將深化與上海、杭州、合肥等的協同聯動發展,加強南京都市圈的省際協同;蘇州要積極參與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加強蘇錫常都市圈的區域協同。
去年4月,浙江省委常委會兩周內連續召開會議,分別專題研究杭州工作、寧波工作。兩次會議均強調唱好“雙城記”,聽取兩市關于推進成效、存在問題和建議舉措的匯報,要求做好“錯位+協同”的文章,利用杭州的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優勢、寧波的制造業和港口優勢,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深度融合,形成高效分工、競合共贏的態勢。去年下半年,杭州、寧波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年)》先后獲國務院批準,也都要求兩市唱好“雙城記”,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
“互聯網之都”杭州御風奔跑,“六小龍”的3A游戲《黑神話:悟空》、DeepSeek開源大模型一年內接連風靡世界,寧波則是實體經濟重鎮、東方港城,2025年將是兩地聯動協同在新量級上的起點。
“社消零總額”不等于“消費支出”,但作為商品流通的最終環節,零售對經濟變化的反應直接而靈敏,社消零總額是一項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
去年,蘇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43.7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個年度社消零總額過萬億的地級市。
社消零總額只統計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零售金額和餐飲業收入,因此,“社消零萬億城市”比“GDP萬億城市”更為難得,目前只有上海(去年1.79萬億)、重慶(1.57萬億)、北京(1.41萬億)、廣州(1.11萬億)、深圳(1.06萬億)、成都(1.03萬億)和蘇州7市,分布于區域經濟最為精良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
人口與居民收入水平是影響社消零總額的基礎性因素。上述7市的常住人口(2023年末數,下同)都超過1200萬,而以重慶為最多,接近3200萬,蘇州最少(1296萬)。
與其他地區相比,長三角的優長在于收入水平較高、較均衡。上海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34元,保持全國首位;蘇州此項指標在長三角內僅次于上海,去年為77524元,是全國的1.88倍。南京去年人均收入75180元,且擁有“南京都市圈”跨越蘇、皖的腹地,實現社消零總額8553億元,很大可能將成為第八個“社消零萬億城市”;同期杭州人均收入76777元,實現社消零總額7884億元,與中部地區的武漢(7932億)構成后備梯隊。
文章來源:富貴門
聲明:本文章僅用于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文字、圖片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上一篇:第一大省,深度求索
下一篇:“汽車出口第一省”,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