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科技”賦予金融更多活力
時間:2019-12-03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入住酒店,在前臺進行人臉識別,其背后的技術提供方可能是某家持牌的金融機構;“邊緣計算”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個技術新名詞,但一些金融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實質性嘗試;某消費金融公司3年內組建了一個1000多人的科技團隊,已經報批專利超過220項……
金融機構在科技投入上越來越愿意下本錢,那么,這些科技投入給金融機構又能帶來什么?
消費金融:“刷臉”帶來新業務
“我們開發了‘刷臉入住一體機’,類似于12306取票,拿身份證在機器上辦理入住,身份比對、入住預訂信息等內容確認后,機器吐出一張房卡,可以免押金入住、免結賬離店。退房時把房卡塞到機器里,開出發票,整個過程就結束了。好處就是,酒店前臺80%工作量會被減輕,節約人力、降低成本、提高體驗,解決了酒店集中退房、深夜入住、旅游淡季等問題,而且用電子發票替代紙質發票更節約成本,也綠色環保。”
說這段話的人是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上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一家金融企業,為何會開發一款看上去跟金融無關的應用?對金融機構有哪些好處?
趙國慶表示,以前金融機構獲客多是通過發傳單,“掃樓掃街”都是為了獲客。而如今這種新型獲客方法就是通過一臺機器,獲客是數據化的:第一,所有身份信息、征信信息都做了審核;第二,酒店入住頻率以及入住的酒店、客房標準,這些信息能幫助金融機構授信,是其業務模式的一部分,即“AI+場景+交易”,有交易必然有支付,有支付就會產生信用。當然,數據都沉淀在系統當中,至于信貸行為,要通過授權才可以發生,所以不涉及侵犯個人隱私。
除了酒店,馬上金融正在為多家零售商上線“刷臉”支付,基于自身的技術能力,給“場景”帶來更多便捷,也給自身創造更多業務機會。下一步,還將推出停車場、景區等場景,深入應用“AI+場景+交易+信用”模式。
另據介紹,馬上金融已經將科技創新的觸角伸到邊緣計算領域。邊緣計算除了提高數據處理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讓數據隱私保護變得更具操作性。在數據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馬上金融加大對邊緣計算的研發力度,使終端提取數據無需再傳輸到云端加工,降低了終端敏感數據隱私泄露的風險,實現了數據的“閱后即焚”,極大地保護了用戶隱私。
趙國慶說:“消費金融公司要抵御住‘沒有能力的利潤’誘惑,通過技術創新才能走得更遠。我們的目標除了對自我生命線的保護,還希望對行業進行輸出,實現點對點、端到端、局部到全場景。在審慎做好自己的前提下,我們要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金融科技:區塊鏈重塑供應鏈金融
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宜信一直在進行前沿技術的探索和嘗試。近日,宜信的一項基于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供應鏈金融系統已申請技術專利。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在談到區塊鏈技術時表示,區塊鏈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是新的商業模式,特別是新的合作模式,通過不同的金融機構、實體經濟以及行業中上下游各方一起利用區塊鏈技術,形成全新的合作模式,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大幅度地提升效率、降低風險、降低成本。
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雙鏈結構做供應鏈金融,就是科技助力業務發展的有效創新,能夠為中小企業資金運轉提供便利。業內人士認為,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由于信息不透明,核心企業的信用很難傳遞到整個鏈條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因此,需要一種能夠追溯資產產生過程、方便權限設置、降低投融資風險的供應鏈金融實現方法和系統。
據介紹,該公司的上述專利技術采用區塊鏈雙鏈結構,能夠記錄融資資產的真實產生過程和流轉過程,使得參與方能夠追溯資產產生的原始信息,并方便管理方進行權限設置。同時,參與方只需加入其中一條有權限的區塊鏈, 即可對數據進行拆分和快速存儲,解決了過去供應鏈金融方案中存在的痛點。
唐寧認為,在區塊鏈的創新和應用探索中,金融是最主要的領域。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對應用的不斷探索,區塊鏈未來一定還會延伸到跨境支付、助貸、信用征用、扶貧基金、保險等多個方面,這些在國外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同時,區塊鏈還能解決監管難的問題,能幫助監管部門更有效地防范金融風險、規范監管規則等,而宜信也想通過區塊鏈技術應對更多金融方面的挑戰。
信托公司:科技賦能輔助轉型
對于信托科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楊濤給出的定義是,新技術、新場景在信托產業、市場、組織、產品等方面廣泛應用,從而全面改善原有信托業的服務效率與管理能力,真正實現“智能信托”。
在此定義下,信托科技創新離不開底層技術、場景與業務模式、資金配置對象、客戶管理與產品服務、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因素考量。近些年,隨著信托業的加速轉型以及創新業務的不斷深入,各類信托數據、信息的持續沉淀,給信托公司的業務發展造成了數字化運營壓力。加大技術攻堅、用科技賦能信托,已成為輔助諸多信托公司進行戰略轉型的利器。
信托公司的科技能力一方面是自主研發,另一方面則是借助外力。各公司依據自身實力,通過金融科技加上具體場景,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提高信托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11月初,云南信托再次升級“賬務自動化處理機器人”(又稱“RPA賬務機器人”)的科技賦能作用,通過增設第二個自主研發機器人的方式,實現了相關業務數據與清算、估值系統的深度對接,進一步提升信息一體化、高效化、數字化服務水平。據了解,云南信托2018年自主研發的RPA賬務機器人(RPA機器俠1號)于今年年初正式上崗,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力,成功運營近一年來,大大減少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和綜合運營成本。
據介紹,RPA機器俠1號已經實現了定時、自動查詢各家合作銀行信托賬號的相關業務數據,但后續如何把銀行相關業務數據與清算系統進行對接,成為了技術難點。經過自主技術方案設計,云南信托技術團隊在今年8月終于攻克了相關技術障礙,通過研發第二個機器人(RPA機器俠2號)的方式,完成了合作銀行相關業務數據與清算系統、估值系統的對接。據了解,這種對接方式屬于業內首創,極大地降低了系統研發成本。
針對兩個機器人的協調問題,研發人員為系統設計了機器人運行管理平臺,兩個機器人可以在管理平臺調度下,協同配合作業;未來,還可以繼續擴展、開發新的機器人,實現更多的業務功能。
據悉,云南信托一直重視科技力量在金融領域的作用,2015年即自主研發“普惠星辰”系統,對開展普惠金融、資產證券化、農村金融、產業鏈金融等業務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
云南信托總裁舒廣表示,公司業務團隊和技術團隊協同配合,針對具體業務場景深入實踐,積極引導技術革新,體現了科技在金融方面的運用大有可為;在戰略轉型和業務布局方面,云南信托希望“用科技讓金融變得更簡單”,通過自身的努力,搭建一個卓越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讓較難得到金融服務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或個人,獲得更加溫暖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