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鄉村產業興 發展動力足
時間:2022-12-20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11月26日,記者在昭通市大關縣木桿鎮細沙村看到,漫山遍野的筇竹林蒼翠欲滴,采筍道路、采筍用房、育苗基地等配套設施齊全。通過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筇竹產業,當地群眾鼓起了錢袋子,拓寬了致富路。
“筇竹筍是寶貝,竹竿也能賣錢,這根竹子竹齡3年多,長2.1米,直徑2厘米,至少能賣10塊錢。”竹林深處,細沙村筇竹種植大戶何永兵正在對竹林進行冬季管護,他將生長弱小、密度過大的竹子砍掉,確保來年的竹筍產量更高、竹材長勢更好。
“今年采鮮筍6噸多,賣了6.5萬元。”何永兵算起增收賬,“我家種了700畝竹子,其中100畝進入采筍豐產期,只要管理得好,3年后剩余的600畝竹子也將全部投產,賣竹筍的收入至少有40萬元。”
“竹筍是采不完的,一片竹林采筍周期有五六十年,竹產業就是助農增收的‘綠色銀行’。”細沙村黨總支書記羅坤芬說,按照“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細沙村發展竹產業4.8萬畝、戶均筇竹51畝。今年實現筇竹產值800多萬元,帶動戶均增收8600元、人均增收2500元。
抬頭見綠、伸手摘果、彎腰摘菜,鄉村變得有詩意;出門看花、上山采茶、歸家織布,群眾生活很愜意。在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糯良鄉賀嶺村委會斗東自然村,記者在村民衛玉花家感受到了佤鄉人民別樣的幸福。
“現在道路寬敞、房子好看、村容整潔,住著特別舒心;家門口就是茶山,不遠處就是茶廠,采下來就能賣錢,日子也特別好過。”衛玉花說,佤山茶廠在旁邊的大寨自然村建了一條紅碎茶生產線,村里的茶都不愁銷,而且都實現了機器采茶,她家的20畝茶一年能賣四五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推進鄉村振興、強化產業支撐、促進群眾增收的信心和動力。”糯良鄉副鄉長楊易說,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鄉村振興項目謀劃,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幸福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