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稱霸物業版圖?碧桂園、恒大、龍湖掀起物業規模爭奪戰
時間:2021-03-13來源:新京報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在龍湖收購億達服務之前,恒大、碧桂園已經在新年接連開啟了兩次重磅并購。業內人士稱:“這是新的信號。”
一場物業領域的“規模競賽”拉開序幕。
今年3月4日,龍湖物業以12.73億元收購億達中國旗下物業板塊億達服務100%股權,一紙公告將原本低調的龍湖物業推向臺前。
對于此次收購億達服務,龍湖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億達服務項目主要位于北京、大連等高量級城市,符合龍湖智慧服務城市布局選擇。此外,億達服務多年來在產業園區、共建領域的探索,可以與龍湖在服務產品上實現互補。”
而就在龍湖收購億達服務之前,恒大、碧桂園已經在年后接連開啟了兩次重磅收并購。克而瑞物管事業部研究總監湯曉晨分析稱,“這是新的信號。物業公司并購由來已久,但TOP50企業之間以及上市公司之間的并購是在去年以來才出現的。由于上市公司融資總額超千億,大量現金將用于收并購,可以預見今年年內仍會有多起大型并購出現。”
龍湖“吞吃”億達服務
作為去年上半年億達中國唯一收入增長的業務板塊,億達服務是億達中國手上的“香餑餑”。
億達服務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一塊“小而精”的資產。億達服務成立于1996年,現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物業服務企業之一,其管理的產品業態涵蓋住宅、商寫、產業園區、高鐵站、高校等,服務項目主要位于北京、大連等城市。
據公告數據顯示,2020年,億達服務實現收入4.81億元,除稅前溢利0.62億元,在管面積1663.6萬平方米。
而收購億達服務對于龍湖物業來說,可以迅速擴張其在東北地區的市場份額。對此,龍湖方面表示:“億達服務與龍湖智慧服務,在服務理念,以及智慧化、多元化的發展方向上高度契合。億達服務項目主要位于北京、大連等高量級城市,符合龍湖智慧服務城市布局選擇,為未來進一步提供高品質服務,打下良好基礎。此外,億達服務多年來在產業園區、共建領域的探索,積累豐富的運營經驗,使雙方在服務產品上實現有機互補。”
根據克而瑞物管研究,龍湖智慧服務以3.08億平方米的在管面積,在2020年中國物企管理規模TOP100中位于第7位;而其合約面積達到4.5億平方米,在去年中國物企合約規模榜TOP50中居第8位。
作為尚未上市的物業巨頭,此次收購動作也被外界解讀為加快上市步伐。但是,龍湖方面向新京報回復稱:“智慧服務是龍湖六大主航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并沒有單獨上市的計劃。上市是手段,但不是目的。做公司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多敲一次鐘。”
對于億達中國的這塊優質資產,龍湖給出的交易對價為12.73億元,同時,億達中國向龍湖作出了利潤承諾,未來4年,億達服務及附屬公司的賬面凈利潤將不低于0.71億元,如果期間賬面凈利潤低于承諾,億達中國應償付差額。
以承諾利潤0.71億元計算,龍湖此次收購億達服務的交易總價(不含凈資產)對應PE(市盈率)倍數為14.24倍。據長期研究物業并購領域的湯曉晨稱,目前一級市場的PE一般是13-15倍。由此來看,龍湖收購億達服務的交易價格雖然尚在正常區間,但是也相對偏高,所以龍湖也對億達服務作出了更高的盈利要求。
而作為剛剛從疫情中挺過來的億達中國,此時出售優質資產億達服務實屬無奈之舉。根據億達中國2020年中報顯示,億達中國賬面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5.68億元,而其一年內要償還的債務有143.6億元。
億達中國也坦言稱:“新冠疫情的暴發對集團物業銷售業務產生負面影響,出售億達服務能幫助集團迅速收回資金及彌補短期流動資金短缺,同時與買方建立合作關系,且所得款項凈額將用于償還集團負債。”
碧桂園、恒大搶占物業規模賽道
就在龍湖物業收購億達服務之前,恒大和碧桂園已經率先發起兩筆大額并購。
今年1月29日,恒大物業發布公告稱,以15億元全資收購寧波市亞太酒店物業服務有限公司100%股權。公告顯示,亞太酒店物業在浙江、江蘇、山東、四川等13個省份39個城市擁有在管項目940個,在管面積超8000萬平方米,涵蓋住宅、寫字樓、城市綜合體、大型工業園等業態。
借此收購,恒大物業表示,不但可以進一步鞏固其在物業管理上的規模優勢,而且大幅提升公司在公共建筑及城市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管理能力和人才儲備,推動規模與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同時,恒大也聲稱,將加速“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布局最廣、業態最全、效益最好的物業服務集團”。截至今年2月,恒大物業的合約面積達到6.79億平方米,在管面積約4.13億平方米。
更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大手筆并購來自于目前上市物企市值排名第一的碧桂園服務。2月25日,藍光發展發布公告披露,碧桂園服務以48.465億元收購藍光嘉寶服務64.62%股份。憑借這一收購,碧桂園服務在管面積合計達到5億平方米。
在賣方現金流緊張的背景下,恒大、碧桂園的這兩筆收購顯然較為劃算。湯曉晨表示:“按照2020年利潤表現,碧桂園收購藍光嘉寶服務PE倍數約為12.6倍。恒大收購亞太酒店物業,按照2020利潤PE在18倍左右,按照2021承諾利潤PE為11.8倍,是相對劃算的。”
這兩大筆并購的背后同樣折射出目前中小物業和房企的生存困難。以藍光嘉寶服務的母公司藍光發展為例,去年年中,在“三道紅線”的壓力下,藍光發展深陷高額債務,現金流緊張。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藍光發展一方面減少拿地,一方面賣資產回籠現金,其最新公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藍光發展資產負債率為82.23%,凈負債率為92.93%,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73.65%,正在從“三道紅線”同時踩線的困境中自救。
之所以頻現“大魚吃大魚”的并購,湯曉晨認為:“在行業發展加速情況下,頭部企業為塑造未來行業影響力大舉橫向延伸,在企業規模上的訴求強烈;次要原因是地產公司面臨資金困難,尋求物業公司出售以換取現金流。”
近期并購典型案例
跑馬圈地,物企開啟“軍備競賽”
物業領域大型并購的出現也昭示著大型物企的“跑馬圈地”正在加速進行。
憑借上市的東風,恒大物業在2020年年底率先打響軍備競賽第一槍。恒大物業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胡亮曾在2020年11月22日的推介會上表示,恒大物業上市募集的資金用途中有65%左右將用于對第三方的收并購。
而在今年年初,恒大物業更是提出了在內部兩大具體指標,“要在2021年全年每月新增拓展在管面積3000萬平方米,在利潤增長率方面,以各地區公司2020年全年凈利潤額的四分之一為基數,計算2021年各季度凈利潤增長率。”
上市之后,恒大物業稱霸的決心可見一斑。和恒大物業上演雙雄爭霸的碧桂園服務目前在市值上略領先于恒大物業,截至今年2月,碧桂園服務市值為1566.6億元,在上市物企中排名第一,而排名第二的恒大物業的市值為1472.3億元,雙方差距甚微。
而目前尚未登陸資本市場的萬物云(由萬科物業更名而來)在管面積仍然領先于碧桂園服務和恒大物業,在管面積在去年年底達到5.78萬平方米。隨著大型并購的拉開,巨頭物業之間的排名也持續咬緊,位次之爭更為激烈。
此外,隨著物業板塊的發展潛力凸顯,越來越多的房企也加入分拆物業板塊上市的大軍。截至目前,包括融信、中駿、禹州、越秀等地產公司紛紛分拆物業板塊排隊等候上市,可以預見,房企在物業版圖上的廝殺將愈演愈烈。
根據克而瑞物管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45家物業服務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總市值8049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178%;物業板塊市值均值178.9億元,均值門檻較2020年同期增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