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批市場發展報告》近日出爐 聚焦后疫情時代轉型升級
時間:2020-07-28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8日訊 從老百姓們的米袋子、菜籃子到果盤子、肉案子,在今年疫情期間,農產品批發行業充分發揮了有效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的功能,成為農產品保供穩價、解決賣難的重要渠道。但與此同時,疫情的爆發和反彈,也暴露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當前存在環境秩序查、管理粗放、食品安全和溯源體系缺失等多重問題。
為了加快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7月3日,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組織召開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線上研討會”,研討會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發展的主題開展了不同角度的交流,并形成了《疫情之下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中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地位和作用、疫情之下農產品市場如何轉型升級、疫情后市場發展形勢判斷等議題進行了思考和探討。
小生產、大流通 具有不可替代性
伴隨著武漢和北京兩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集中爆發疫情,農產品批發市場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部分否定農批市場的聲音也不絕于耳。對此,《報告》指出:“這就需要客觀評價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認識農產品批發市場與城市發展與此次疫情的關系。”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現有農產品市場4.4萬家,其中批發市場4100多家,年交易額在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有1300多家,農貿市場、菜市場和集貿市場近4萬家。2019年批發市場交易額達到5.7萬億元,交易量9.7億噸,市場內各類經銷商戶有近240多萬個,吸納就業人員近700萬人。目前約70%農產品經由批發市場分銷,農產品批發市場仍然是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的關鍵環節和主渠道。
“農產品批發市場仍是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關鍵環節和主渠道。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農批市場不僅積極承擔起了抗疫防控和保供穩價的重要職責,而且積極參與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和愛心捐助活動,為助力脫貧攻堅和緩解農產品賣難及保供穩價、促進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報告》認為。
同時,作為解決小生產、多品種、大流通矛盾,提高農產品效率的有效載體,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規模大、品種全,商品來源渠道多,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這使其能夠有效保障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是其他業態不可替代的。
業態低端、管理粗放 疫情暴露短板
多地疫情讓農批市場這種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方式,包括市場管理、交易方式等與疫情防控和消費者對食品質量、購物環境等的高要求之間的問題與矛盾充分暴露出來,市場基礎設施和配套滯后、經營業態低端、環境秩序差、管理粗放、信息化水平低,運營管理模式落后,食品安全和溯源體系缺失、創新不足等問題也突出顯現。
從市場自身來看,農產品批發市場沒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展多元化經營,盈利模式單一、抗風險能力弱,規劃布局不合理,惡性競爭,仍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沒有形成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信息化的管理體系。
此外,在發展環境上,農產品批發市場由于人流、物流巨大,帶來的交通的擁堵,環境的污染,對城市周邊的環境,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擾。在供應鏈方面,農產品供應鏈從田頭到餐桌的標準化、品牌化等問題僅靠批發市場環節是解決不了的。
《報告》認為,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批市場的轉型發展,也大大影響了市場功能作用的發揮。當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處境是“危中有機”,既有巨大的挑戰又面臨巨大的轉機。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多樣化是大趨勢。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地位不可替代,但經由率會有所下降,其所承擔的功能、交易的形式以及與其它渠道之間相互的分工合作關系要不斷調整。同時,還需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理清市場批發和零售業務的關系、注重與城市和諧發展、打造智慧農批,批發市場管理的職業化和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等。
政府引導 行業規范 助力轉型升級
《報告》認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將更加凸顯。為加快農批市場的轉型升級,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共同協力。
《報告》建議,在引導和支持方面,政府需要加快推進市場法律法規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貫徹落實“菜籃子”市場負責制,加強合理布局規劃,在承擔起公共管理角色的同時,還需營造健全良好的營商環境,并主導改造農產品供應鏈。
對市場本身來講,《報告》指出,農批市場應在電子交易、冷鏈物流和食品安全溯源等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及標準化運營管理上積極進行探索,同時做好鄉村與城市的連接橋梁,與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相對接,更好的發揮流通主渠道作用。“企業應改善環境、提升形象,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完善和提升市場功能,提高市場管理手段的科技化智慧化等。”
從行業協會方面來看,《報告》指出,在農批市場轉型升級過程中,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政企橋梁的功能,落實政府要求,協助政府做好立法、規劃、市場功能定位等工作,加強行業研究,規范行業發展,反映行業訴求,組織行業培訓,為促進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的轉型升級和未來發展發揮好平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