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河南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 行動方案的通知
時間:2024-04-02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河南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
行動方案的通知
豫政辦〔2024〕13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3月14日
河南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著力穩定糧油播種面積、提高糧油作物單產,全方位夯實產糧產油大省根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提高糧油綜合產能為目標,以穩定糧油播種面積為前提,以提高糧油作物單產為方向,聚焦重點作物、重點區域、重點環節、重點主體,堅持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共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示范引領帶動,狠抓防災抗災減災,探索形成糧油作物大面積均衡增產的河南模式,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堅實支撐,在保障國家糧油安全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二、發展目標
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其中,夏糧面積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秋糧面積穩定在7600萬畝以上。油料播種面積穩定在2400萬畝以上。其中,花生面積穩定在1950萬畝以上。
2024年:依托已建3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在建400萬畝示范區,集中打造700萬畝小麥高產示范區。在高標準農田建成區,加快單產恢復,帶動全省小麥總產達到375億公斤以上;在水肥條件好的高標準農田建成區、示范區,集中打造1000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區、50萬畝大豆高產示范區、50萬畝水稻高產示范區,力爭全年糧食總產達到682.5億公斤。集中打造100萬畝花生高產示范區,總產達到62.5億公斤以上。
2025年:在高標準農田建成區、示范區,集中打造1500萬畝小麥高產示范區、2000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區、80萬畝大豆高產示范區、100萬畝水稻高產示范區,帶動全省小麥單產突破450公斤、玉米單產突破420公斤、水稻單產突破550公斤、大豆單產突破170公斤,力爭全年糧食總產達到700億公斤。集中打造150萬畝花生高產示范區,總產達到63.5億公斤以上。
2026—2030年:主要糧油作物集成創新的單產提升技術模式和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共促機制逐步在高標準農田建成區、示范區全面推行,推進糧油作物單產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700億公斤以上,油料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65億公斤以上。
三、技術路徑
(一)小麥。重點是“優化品種布局、深耕深翻整地、適期適墑播種、播前播后鎮壓、肥水合理促控、災害綜合防范”。在品種上,重點選育推廣高產穩產、抗病抗逆、優質專用品種。旱地小麥重點選育推廣抗旱節水穩產品種,稻茬小麥重點選育推廣抗穗發芽、抗赤霉病品種。在技術上,重點集成推廣深耕耙壓整地、小麥適期適墑適量適深播種、鎮壓保墑增墑、澆水防凍抗旱、后期“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防范干旱、倒春寒、干熱風、爛場雨等自然災害,抓好條銹病、赤霉病、莖基腐病、蚜蟲和多花黑麥草等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確保小麥安全高效生產。
(二)玉米。重點是“精準播種、增加密度、化控防倒、防止脫肥、適時晚收”。在品種上,推廣耐密多抗宜機收高產品種,力爭平均種植密度達到4500株以上。在技術上,集成推廣玉米密植滴灌精準調控、后期“一噴多促”、適時晚收等關鍵技術,防范高溫、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抓好南方銹病、玉米螟、粘蟲、棉鈴蟲等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持續提升玉米單產水平。
(三)大豆。重點是“合理密植、種子包衣、精細播種、防治癥青”。在品種上,選育推廣耐密高產多抗品種。在技術上,集成推廣合理增密、免耕覆秸或條帶清茬精播、接種根瘤菌、水肥一體化、低損收獲等關鍵技術,穩定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以癥青綜合防控為重點抓好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
(四)水稻。重點是“集中育秧、機械插秧、節水灌溉、側深施肥、‘一噴多促’”。在品種上,選育推廣耐高溫、抗倒伏、抗稻瘟病等優質高產品種。在技術上,集成推廣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增密減氮、側深施肥、節水好氧灌溉等關鍵技術。在豫南適度發展再生稻,突出抓好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等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
(五)花生。重點推廣“種子包衣、起壟種植、科學施肥、精準調控、綠色防治、科學收儲”技術模式。在品種上,選育推廣高產、高油酸、高油、高蛋白優質品種。在技術上,集成推廣起壟種植、全生育期精準調控、病蟲害綠色防治、機械化收獲等關鍵技術,突出抓好甜菜夜蛾、棉鈴蟲、蠐螬、青枯病、白絹病、莖腐病、葉斑病等病蟲害統防統治。
四、主要任務
(一)圍繞“良田”,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糧食生產核心區為重點,圍繞農田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關鍵點,逐步將投資標準提高到畝均3000元以上,全面推行“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市場化模式,到2025年建成高標準農田8759萬畝、示范區1500萬畝。將深耕耙壓整地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確保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全覆蓋。加強耕地地力提升,在高標準農田建成區布局建設地力“加油站”,推進秸稈廢棄物、人畜糞污等無害化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提升耕地產出能力。
(二)圍繞“良種”,加強品種研發推廣。扎實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建設中原農谷和周口農高區,打造以種業為核心的農業科技創新高地。以企業為主體,會同優勢育種創新團隊實施農業良種聯合攻關,加快培育一批高產優質抗病抗逆的小麥、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等突破性品種,為單產提升行動提供種源支撐。落實國家制種大縣獎勵政策,加快建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制種基地,為單產提升行動提供種子保障。培育壯大種業企業,提升倉儲加工能力,用好重大品種推廣補助資金,支持企業加快推廣應用優良新品種。
(三)圍繞“良法”,加強技術集成應用。2024年率先打造15個小麥、22個玉米、5個大豆、5個花生整建制單產提升推進縣,打造10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縣,建設一批試驗區、高產區,集中開展品種對比篩選、技術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范,加快成熟集成技術應用;選擇60個規模糧油主體單產提升縣,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高產競賽,集成高產模式,挖掘增產潛力,培育高產典型,加速示范推廣。后續每年力爭示范縣、示范面積、示范主體穩中有增。集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科研院所、涉農高校等優勢力量,分作物組建專家服務團隊,分市包縣開展技術指導服務。依托全省1.3萬余名基層農技人員,開展“萬名科技人員包萬片”技術服務活動,對大面積單產提升示范區進行包片指導,提高技術到位率和覆蓋率。
(四)圍繞“良機”,加快農機推廣應用。培育壯大先進農機裝備產業鏈,圍繞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著眼生產急需、農民急用,堅持“一大一小”和智能化方向,加力推進高性能精量播種機、高效低損收獲機、移動式烘干機等研發,力爭到2030年基本補齊農機領域突出短板,實現穩鏈強鏈。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作用,推廣普及小麥精準勻播、播后鎮壓機械,適宜麥茬地玉米、大豆密植的免耕精量播種機械,水稻缽苗育秧機械,花生高效起壟播種、挖掘鋪放和自走式撿拾摘果機械,加快勺夾式、氣力式播種機械推廣,引導農機合作組織加裝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提高播種質量。積極推廣高效低損聯合收割機、再生稻低碾壓收獲機械、丘陵山區輕簡型收獲機械,提高收獲質量。
(五)圍繞“良制”,強化生產服務保障。以主要糧油作物全程機械化服務為重點,規劃建設縣域平急兩用一體化、一站式農業綜合應急服務中心,依托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區域農機服務中心、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等,按照場所面積6000平方米以上、農機數量60臺(套)以上、服務半徑10公里以上、服務面積5萬畝以上的標準,在全省規劃建設不少于1000個區域農業綜合應急服務中心,每個產糧大縣規劃建設6—10個,逐步實現涉農縣(市、區)農事服務功能全覆蓋,引領提高農業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科技化水平。錨定單產提升目標,堅持“一縣一團隊、一縣一方案、一縣一張圖”,掛圖作戰,壓茬推進,確保單產提升措施落實。
(六)圍繞“減損”,強化自然災害防范。立足我省自然災害類型和發生特點,加強倒春寒、干熱風、連陰雨、干旱、洪澇、高溫、風雹等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加快中原農谷·現代農業氣象科技園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農業氣象場景平臺,開展精細化氣象服務。及時制定發布氣象災害防范和生產恢復技術意見,適時開展人工增雨、防雹作業,科學應對災害,促進災后恢復,減輕災害損失。根據我省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特點,加強小麥條銹病、赤霉病、莖基腐病、多花黑麥草,玉米螟、草地貪夜蛾、粘蟲、南方銹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花生青枯病、白絹病、葉斑病、莖腐病、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重大病蟲草害監測預警。統籌利用中央和省級重大病蟲害防治資金、小麥“一噴三防”和秋糧“一噴多促”補助資金,加大財政投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統防統治,力爭實現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統防統治全覆蓋。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省政府成立由分管省長任組長,農業農村、發展改革、財政、統計、氣象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工作專班,統籌協調全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各地要細化工作安排和保障措施,確保工作措施和項目資金落實到位。建設省、市、縣三級示范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強化政策支持。嚴格落實產糧大縣獎補政策,統籌現有支持糧食生產發展項目資金,加大對產糧大縣的支持力度。嚴格執行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種糧收益預期,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持續發展小麥、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險,探索開展“保險+期貨”試點。
(三)強化投入保障。統籌利用現有預算內投資、糧油生產保障、耕地建設利用、農業產業發展、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等資金渠道,將單產提升重點品種、重點技術、重點任務作為主要支持內容,加大支持力度。對示范帶動推廣玉米大豆密植滴灌高產技術、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省財政加大支持力度。按照摸清底數、查漏補缺的原則,支持規劃建設區域性農業綜合應急服務中心,提高耕種管收烘全過程、一站式服務水平。各地要確保現有資金落實,產糧產油大縣獎勵資金重點用于單產提升,形成共同支持單產提升的合力。
(四)強化督促指導。在關鍵農時季節及時派出工作組,對糧油單產提升進行指導,適時組織觀摩活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將糧油單產提升工作情況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內容,對成效顯著、做出突出成績的按規定進行表揚,對工作不力、成效不明顯的進行通報批評。
(五)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手機、移動平臺等新媒體,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傳糧油單產提升行動中的好品種、好技術、好模式、好經驗、好做法,營造重農抓糧的良好氛圍。在關鍵農時季節和舉辦重大活動時,組織主流媒體開展系列宣傳報道。
附件:1.小麥高產示范區任務表
2.玉米高產示范區任務表
3.大豆高產示范區任務表
4.水稻高產示范區任務表
5.花生高產示范區任務表
文章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