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發文向社會征求意見,將發力建設連接創新和產業的中試平臺
時間:2025-02-24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鄭州市制造業中試平臺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鄭州市制造業中試平臺建設方案(征求意見稿)》(簡稱《方案(征求意見稿)》)已于近日發布,向社會征求意見。
中試究竟是什么?鄭州為何發力建設中試平臺?這又將如何影響鄭州的創新生態?
今年擬認定10家示范效應強 服務質量優的中試平臺
所謂“中試”,是指產品正式投產前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指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一個產品,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的這段路,被產業界稱為“最后一公里”。在這難以跨越的一公里中,“中試”被寄予厚望。
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明確提出推進“中試驗證平臺建設”。
2024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加快布局建設制造業中試平臺的通知,計劃到2027年,在有條件的地方培育建設一批省部級制造業中試平臺。當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還聯合印發了《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
這一年,多地相繼出臺相關政策,發力中試服務平臺體系建設,以期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風頭正勁的杭州,2024年底,也發布了《杭州市中試基地(平臺)建設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如今,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被多次提及,帶動“中試”熱度再次攀升。
2025年1月,鄭州市工信局發布的《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到2025年底,認定10家示范效應強、服務質量優的中試平臺;到2027年,力爭建成10個省級新材料等行業領域中試平臺,1~2個國家級中試平臺。
加速轉化,跨越重點產業鏈中試“死亡谷”
在河南空天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肖陽看來,中試平臺作為科研成果實驗室小試和產業化發展之間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一端連著創新,一端連著產業。
2016年至今,肖陽帶領團隊,按照材料1~9級成熟度,從實驗室到億元級小試規模,再到建成中試線,對中試平臺的重要性深有體悟。
在他看來,科技成果直接產業化有很多問題。比如,原材料是否穩定、工藝設備能否兼容、成本控制是否得當。“以鎂鋰合金為例,生產能力每放大十倍,其工藝難度可能會提升上百倍。中試平臺的存在,可以幫助研發人員提前發現并解決這些問題,降低成本。”
未來,鄭州將聚焦新材料、智能終端、汽車制造等重點產業領域,認定一批發展成熟、適應產業需求的中試平臺,提升鄭州中試熟化能力,助推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培育。
鄭州市工信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鄭州要著力跨越重點產業鏈的中試“死亡谷”,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充分發揮中試平臺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器”的功能。
事實上,鄭州也希望能通過發力建設中試平臺,助力鄭州從城市競爭“新賽點”中突圍。
發力中試,鄭州要從新一輪競爭中突圍
中試平臺的重要性,已成共識。
然而,建設中試平臺的成本,并非所有科研團隊和企業都能負擔。
對此,鄭州市工信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鄭州鼓勵“頭雁”企業、“鏈主”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建設中試平臺,同時要求中試平臺要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開放共享的中試服務,對外發布中試服務清單,打造供需結合、賦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發展模式。
在河南省社科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趙西三看來,鄭州發力建設中試平臺、推動中試平臺共享,可以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向企業轉移,有效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提升協同創新效率,進一步優化鄭州創業創新創造生態體系,催生新質生產力。
事實上,發力中試平臺建設的城市,遠不止鄭州。2024年5月,成都發布相關方案,明確“建設中試平臺”“提升中試服務”等多項重點任務,劍指“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西部中試中心”。
圍繞中試生態營造,成都在方案中提出,要通過匯聚創新資源要素,精準配置“中試”急需的資金、人才、政策保障。其中特別提到,要支持組建50億元規模的中試基金,鼓勵“投新、投早、投小、投硬”。
2022年,杭州提出了構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的目標。其新近發布的中試基地管理辦法中,對共享服務提出了硬性要求——上年度對外開展中試服務不少于5次、公共服務收入不少于200萬元。此外,杭州還鼓勵設立中試基金,投資高新技術產業中試項目。
如今,杭州已成為成果轉化和創新生態打造的一個生動樣本,讓更多城市有了緊迫感。
不管是中試還是創新,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長跑。奮力奔跑的鄭州,也將會迎來自己的“N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