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新華社瞭望周刊社、北京金融法院、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聯合舉辦“金融助力消費的風險防范和法治治理”研討會。作為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的系列活動之一,本次研討會圍繞“擴內需、促消費”,探討如何從風險防范和法治治理角度更好地發揮“金融活水”的作用。
北京金融法院院長張雯、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檢察長田向紅、 瞭望周刊社副總編輯謝鵬分別代表主辦方致辭。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二級巡視員袁玉梅、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副檢察長常國鋒、北京金融法院立案庭庭長陳廣輝,以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消保局等相關單位領導、部門負責人,中國建設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數字化工廠總經理于瀟,中國農業銀行個人金融部副總經理兼消保部總經理商鎮,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蔡雪峰,京東科技風險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王喜等機構負責人出席研討會并從各自角度分享觀點、深入論道。研討會由瞭望智庫理事長胡梅娟主持。
1
金融助消費之“根”:踐行金融工作人民性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提“金融強國”理念,強調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消費是驅動實體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優化金融服務的要點之一。
張雯在致辭中表示,促信貸、惠民生,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就是在助力群眾美好生活中體現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北京金融法院也要在金融審判中踐行人民性,依法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提振金融消費信心,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消費金融的創新,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發揮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消費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全力服務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政治擔當,以更優檢察履職保障金融對消費和內需的促進與撬動作用,是檢察機關應當承擔的政治責任、法治責任和檢察責任。田向紅表示,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是中央確定的首批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試點院,將繼續通過依法履行嚴厲打擊走私、洗錢等金融犯罪,高質效辦理金融領域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案件,探索消費金融領域反壟斷公益訴訟等檢察職責,全面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著眼個案辦理到類案研究到溯源治理,全面落實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屬性對檢察工作專業性與協同性要求,強化檢察產品前端供給,努力服務打造公平、健康、有序的金融消費環境,維護國家金融安全,護航金融高質量發展。
謝鵬在致辭中說,只有各部門施策有效、機構認識到位、司法保護齊備,才能真正守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瞭望智庫作為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發揮“媒體型智庫”和“智庫型媒體”優勢,持續研究金融助力消費的創新實踐和痛點難點,希望能與各部門、各機構加強協同,談問題、找對策,為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2
金融助消費之“道”:在優化服務和防范風險間找平衡
商務部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萬億元,同比增長6.8%,消費對經濟的拉動越發凸顯。
金融的支持有助于打通消費的“源頭活水”。來自金融機構的嘉賓結合自身實踐進行了分享。
于瀟介紹說,前三季度建行網絡支付交易額同比增長近9%,其中信用卡網絡支付交易額增長約15%,縣域消費和新興社交電商等平臺交易增長尤為明顯。建行一方面助力經營主體發展,加大對科創、民營和小微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持續助力擴內需,重點對汽車、家居家電及一些新型消費場景和潛力客群,提供匹配的金融服務。
據商鎮介紹,農業銀行不斷夯實零售業務“一體兩翼”發展基礎,持續擴大消費信貸、住房信貸供給,為新市民量身定制“521”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創新社保養老服務,加強產品升級改造,拓展消費金融產品覆蓋面,精心打造“農情服務”品牌。尤其是深耕縣域消費金融服務,截至10月末,縣域個人消費貸款增量占全行個人消費信貸增量一半以上。
信用卡業務是金融促消費的最主要抓手之一。蔡雪峰表示,光大信用卡一直在“促消費”和“控風險”兩個重大課題上進行探索和實踐,堅持以“回歸消費本源”的發展模式開展業務,出臺了構建場景服務生態、踐行普惠金融、促進新型消費、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等舉措。例如,打造“約惠星期五”優惠、聯合中國銀聯發布“銀聯陽光318旅游卡”一站式滿足進藏游客的消費需求等。同時,光大信用卡也在不斷提升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在深化合規管理上下深功夫,不斷優化管理職能。
不過,在金融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也滋生出一些欺詐風險、信用風險、違約風險甚至黑灰產,擾亂市場秩序。因此,要在優化金融服務和防范化解風險之間找到平衡,在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維護金融機構等主體的權益,打造良性互動的金融市場生態體系。
對此,陳廣輝從司法角度進一步分析,金融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和防風險意識仍待提升,其個人信息保護和“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三權保障需加強。此外,金融機構的合規經營意識也有待提升。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這就要求強化開展金融消費者的日常教育,提升專業消費能力。而金融機構在強化風險防控的同時,還要完善制度建設,堅持合規經營,才能風清氣正、向好成長。
另外,監管部門及司法機構也要形成合力,加強對風險和糾紛多發領域的重點治理,關注老年人、靈活就業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維權需求,營造健康的金融消費環境。
3
金融助消費之“術”:多方協力推動金融法治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可見,法治治理已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題。
胡梅娟提出,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不僅是指金融監管部門之“規”,還要有金融法治治理之“矩”,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對此,袁玉梅分享了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天津監管局的一些實踐經驗。在消保方面,天津監管局暢通多元解紛渠道,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在防范金融風險方面,抓住源頭治理,前置風險防范,建立督辦機制,穿透協同監管,有力地維護了金融秩序,引導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
談及如何加強法治治理,常國鋒等來自法院、檢察院的嘉賓認為,要適應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新形勢,加強前端治理和協同治理,實現法檢良性互動,通過資源、數據、信息、黨建的互聯互通,共同提升金融消費領域的法治化水平。
張雯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將積極探索消費金融領域后端辦案與前端治理的對接機制,為消費信貸行業“把脈開方”,更好發揮司法審判的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金融司法服務。
“金融法治治理的防線越靠前、協同越緊密,風險處置越快,效果就越好。”胡梅娟表示,瞭望智庫有意愿、有能力也有責任為各方搭建交流、對話、溝通、協調機制,共同為加快實現“金融強國”目標貢獻力量。
來源公眾號:瞭望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