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乱码伦视频_99re热久久_青青青爽国产在线视频_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智庫動態 NEWS

又一條“世紀運河”,誰是最大受益者?

時間:2023-10-24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轉載 | 國民經略
 
又一條“世紀運河”呼之欲出。
 
01
繼京杭大運河后,中國再造三大人工運河。
日前,為加快浙贛運河前期研究,浙江省發改委牽頭赴江西鷹潭考察;而在不久前,浙贛運河前期相關研究項目已通過評審。
 
浙贛運河,是浙贛粵運河的一部分,與平陸運河、漢湘桂運河并稱為三大人工運河工程。
 
三大人工運河,溝通長江、珠江兩大水系,連通內陸腹地與沿海地區,再造陸海新通道,重塑區域經濟格局。
 
如今,投資700億元的平陸運河先行一步,已于去年8月正式動工,預計將于2026年底主體航道通航。
 
平陸運河的橫空出世,將廣西內陸腹地與北部灣連成一體,打破南寧只能通過珠三角出海的尷尬,助力廣西恢復沿海大省的榮光。
 
浙贛粵運河、漢湘桂運河,一條連通浙江、江西、廣東,一條打通湖南與廣西之間的水運通道,意義同樣非凡。
 
這兩條運河并非憑空而來,早已納入2021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規劃綱要》,而相關交通規劃也提及,“推進湘桂、贛粵運河前期研究論證”納入“十四五”重點任務當中。
 
在國家規劃中,兩條運河都還處于“前期研究論證”階段,但在地方規劃里,力爭十四五時期開工建設,則是心照不宣的目標。
 
今年初印發的《江西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提出, 加快浙贛粵運河建設,打造向東向南出省出海新通道。
 
無獨有偶,在今年兩會上,湖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提出建議,將湘桂運河納入“十四五”規劃,盡早開工建設湘桂運河,助力湖南加強與北部灣、粵港澳、東盟地區的交通聯系,更好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
 
一時之間,各地都在爭著建運河。
 
02
浙贛粵運河,意義有多大?
 
浙贛粵運河,由贛粵運河、浙贛運河組成,分別長達1228公里、760公里,總造價或將超過3000億元,為三條人工運河之最。
 
造價最高,但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也最為顯著。
 
平陸運河,重在解決南寧自身的尷尬,為南寧打造強省會創造歷史性機遇;
 
湘桂運河,意在重塑湖南“北連長江,南接珠江”的優勢。
 
與之對比,浙贛粵運河,連通的則是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兩大世界級城市群,且通過京杭大運河,遙接京津冀地區。
 
屆時,一頭是北京,一頭是廣州,京杭運河,有望升級為全國版的“京廣運河”。
 
對于運河兩側的廣東、浙江來說,運河一旦開通,兩省又多了一條低成本的運輸通道,對于拓展經濟和產業腹地意義重大。
 
對于廣東來說,江西本就是泛珠三角地區的一員,強化與江西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聯系,同時為粵北地區創造新的可能,也是雙贏之舉。
 
更關鍵的是,浙贛粵運河的存在,將會打破中西部地區只能通過長江通道單線出海的格局,讓珠三角地區成為廣大中西部共同的出海口。
 
對于浙江來說,意義更為凸顯。
 
浙江既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也是浙贛粵運河的起點。一旦兩條運河貫通,京廣運河成真,浙江的樞紐之位將會愈發凸顯,杭州有望成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都繞不開的存在。
 
當然,積極性最高、受益最大的,還是地處中間的江西。
 
03
浙贛粵運河,誰是最大受益者?
 
如今的江西,是夾在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之間的內陸腹地,堪稱經濟洼地,備受環江西萬億城市群的尷尬。
 
但在以水運為主的古代,江西曾經富甲一方,一度作為江南省的一部分而存在,與如今的江蘇、安徽、上海同屬一體。
 
“吳頭楚尾、粵戶閩庭”的地理區位,長江、贛江、撫河、修水、信江、饒江形成的密集水網, 讓江西成了難以繞開的南北大通道和東西大通道,“舟船之盛,盡于江西”。
 
然而,隨著鐵路、海運、航空等新交通崛起,江西失去了“黃金要道“的優勢,在國家戰略中不再顯眼。
 
江西與周邊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存在感越來越低,以至于獲得了“阿卡林省”的戲稱。
 
阿卡林者,動漫中的人物,雖是主角之一,但戲份極少,存在感可有可無。
 
一旦浙贛粵運河成真,江西有望恢復水運時代的優勢,再造贛鄱千年水道,而過去借助水運風頭無兩的贛州等地市,將重回高光時刻。
 
與區位重塑相比,浙贛粵運河之于江西的經濟產業,都有積極意義。
 
江西礦產資源極其豐富,是我國最大的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稀土和鈾礦產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之稱。
 
運河的存在,無疑將會降低江西大宗貨物的運輸成本,同時帶動沿海地區產業的持續性轉移,為長遠發展奠定更強基礎。
 
屆時,江西省內的貨物,無論是通過上海寧波出海還是廣深出海,都不必再輾轉鐵路、公路,歷經南昌、九江等地,而能水路直通。
 
對于江西來說,堪稱“逆天改命”之舉。
 
所以,早在數十年前,江西就有了修建浙贛粵運河的設想。如今,夢想越來越近了。
 
04
平陸運河進展如此之快,浙贛粵運河為何還沒正式落地?
 
修建運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環保生態的影響是其一,投資巨大、性價比幾何才是更大的問題。
 
全長僅135公里的廣西平陸運河,造價700億元,造價之高,絲毫不亞于高鐵。
 
而浙贛粵運河,距離更長,面臨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投資造價更高。據據機構測算,總投資或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遠遠超過港珠澳大橋,比肩川藏鐵路。
 
浙贛粵運河,由浙贛運河、贛粵運河兩段組成,其中,贛粵運河的難度更大。
 
浙江、江西水系縱橫,錢塘江的常山江與長江流域的信江直線相距僅30公里,可以開挖人工運河將兩者溝通。
 
但江西與廣東之間,卻有南嶺橫隔。在古代,南嶺就是南北貨運的最大阻礙之一;如今從江西湖南乘坐高鐵入粵,也要橫穿一眾隧道。
 
翻山越嶺,勢必抬升建設成本;而贛粵運河處于河流上流,水源量也是一大制約,這些現實問題都需要重視。
 
任何工程都要考慮戰略價值,但也不能忽視成本。尤其是在各地債務問題凸顯的當下,經濟價值無疑要放在前面。
 
05
高鐵時代,為何還要大力建運河?
 
中國正在進入“市市通高鐵”時代,全國高鐵里程超過4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9省已率先實現“市市通高鐵”。
 
即使是有著“阿卡林省”的之稱的江西,也率先一步完成高鐵閉環,成了我國第4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高鐵如此發達,京滬之間一天可以走上幾個來回,京廣之間朝發夕至不成問題,為何還要大建、大修運河?
 
究其根本,水運太便宜了。
 
根據測算,水運成本是鐵路運輸成本的1/2,公路運輸成本的1/5,航空運輸成本的1/20。
 
用官方文件的話來說,水運具有運能大、單位運輸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比較優勢,更適合煤炭、鋼鐵、工業產品等大宗貨物運輸。
 
要知道,千年之前的京杭大運河,如今貨運量依舊位列全國第三,僅次于長江和西江。
 
更關鍵的是,近年來,隨著國內大循環戰略的橫空出世,加上基建補短板、穩經濟的需求,內河航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此而言,內河港口之于內循環的意義,絲毫不弱于沿海港口之于國際大循環承擔的角色。
 
當內河航運重回高光時刻,一眾內陸城市有望再次起飛。


上一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

下一篇:291萬人爭奪“鐵飯碗”,沿海卷不過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