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1年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優化:智慧、生態與人文”。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主持會議開幕式。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出席會議。
謝伏瞻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深刻把握我國城鎮化發展規律,優化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在此過程中,必須重視三個問題。一是人口流出地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要深入研究農村和部分地區人口外流現象,抓住本質、摸清規律、研判走勢,為黨中央、國務院決策提供學術支撐。二是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問題。要因地制宜,推進城市空間布局形態的多樣化,努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更好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三是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問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實施人文、生態和智慧三位一體的城市發展戰略,使城市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的生活空間。
侯建國表示,科技作為人類文明的集中體現,始終與城市有著共生共榮的緊密聯系,也是城市智慧、生態、人文的底層推動力。工業文明發展500多年后,城市和科技都面臨重大挑戰,人口大規模向城市聚集,城市治理的難度呈幾何級數增加,傳統城市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給社會進步以巨大助力的同時也帶來了科技倫理、隱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城市發展進步的過程也是應對難以預測的潛在風險和挑戰的過程。這種全人類面臨的嚴重挑戰成為科技的試金石,讓我們既看到科技力量的強大,也看到科技力量的局限。城市美好與科技向善成為我們共同的價值追求,也成為城市與科技在新發展階段互促交融的最佳切入點。
李曉紅指出,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未來方向、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在城市全面數字化基礎之上建立可視化和可量測的城市管理與運營系統,推進城市治理升級革新。同時也應認識到,實現城市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在于綠色經濟技術創新,要在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基礎設施協同配套、能源結構協同轉型、交易市場協同運行等方面精準發力,創建綠色技術協同的創新平臺。另外,人文城市、人文治理、人文關懷是城市發展的追求目標。應從建立科學與人文并重的價值體系入手,以整體性思維為指導,聚焦城市品質建設中的關鍵工程技術問題,挖掘真需要、真問題、真痛點,為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而富有實操性的工程技術發展戰略。
與會學者圍繞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人口流動、城市規劃、城市治理、產業體系、綠色發展等方面展開研討,深入探索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優化路徑。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建設部部長汪光燾表示,城市是開放性的,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原理是居住在城市的人們相互之間的溝通、合作。城市不僅是空間區位的集合,而且也是不同空間區位相互關聯的綜合體。城市科學應當順應這個概念,從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融合來思考城市問題,研究人們為什么集聚、如何進行社交活動等,研究能源供應、城市交通、人居環境以及生態環境影響等。因此,研究城市要用多學科思維、系統論方法,城市科學也是一門具有交叉性、開放性、包容性的學科。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表示,經濟增長在合理的增速區間、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同步、改善收入分配、擴大社會性流動,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能夠通過增加非農勞動力提高增長潛力,通過增加城鎮戶籍人口提升消費需求,從而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助力經濟保持合理增長速度;能夠提升勞動者報酬和住戶可支配收入在全社會可支配總收入中的占比,調整國民經濟分配結構;能夠在三次分配中提升居民收入、財富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程度;能夠促進縱向和橫向社會流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可以說,新型城鎮化是紅利豐厚的改革,是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表示,新型城鎮化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是推動我國城鄉發展的兩大戰略,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支撐。鄉村振興戰略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基本動力,新型城鎮化為鄉村振興創造了必要條件。協調推進這兩大戰略,一要從頂層設計上對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進行統一規劃,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均等化發展,加強城鎮化對鄉村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二要抓好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合理配置的關鍵,深化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改革,實行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雙向流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認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將有利于破解當前城市發展中超大特大城市規模過度膨脹、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相對萎縮的兩極化傾向。具體措施包括采取撤縣設市、鎮改市、切塊設市等方式,加快設市進程,為下一步城鎮化提供更多數量的城市支撐;嚴格控制撤縣改區,尤其是限制撤市改區,防止大城市“攤大餅”式無序蔓延擴張;按照現代化小城市的標準加強縣城建設;強化鎮鄉村的功能分工等。
本屆年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主辦,中國工程院承辦。中國城市百人論壇成員、國內高校及科研院所城市研究領域專家學者約70人參加。會議舉行了中國城市百人論壇第二屆“青年學者獎”頒獎儀式,謝伏瞻、侯建國、李曉紅為獲獎學者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