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20)》發布
時間:2020-08-15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 作者:acebm 點擊: 次近日,以“5G領航·智能中國”為主題的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暨新媒體發展研討會以線上線下互動的形式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高培勇,中央網信辦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張勇,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出席并發表講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趙天曉主持會議,所長唐緒軍作主題報告。
高培勇指出,今年的新媒體藍皮書有很多新亮點,極具參考價值與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及時反映了中國利用新媒體抗疫的新經驗,為利用新媒體應對全球公共危機提供了“中國方案”;梳理研判了“5G+”應用和發展的新趨勢,為新媒體的發展總結了“中國路徑”;凝練發展了學科新概念,為新媒體的學術研究提供了“中國話語”。環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們在居家期間切身感受到了新媒體對人們日常生活、學習的深度卷入,新媒體正實實在在深刻改變著全球傳播格局和發展機遇。新媒體研究是新時代新聞傳播學的重要支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是我國新媒體研究的學術重鎮。希望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深入研究,面對新變局,和時代同命運,與數字齊呼吸,伴傳播共發展。
張勇表示,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是新媒體健康發展的基本社會責任,是新媒體健康發展的制度性要求。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多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生活面臨深刻調整,經濟社會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堅持團結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以新媒體為代表的各類網絡平臺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新媒體要依法履行好主體責任,積極參與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流的思想價值和道德文化滋養人心、滋潤社會。
謝壽光表示,新媒體藍皮書連續出版11年,提出了諸多新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場景。研創單位把新媒體當成一門學科加以建構、觀察,充分體現出獨有的學術價值、學科價值和學理價值,對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具有重要價值。新媒體藍皮書吸引了眾多研究者,成為各高校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的重要參考教材。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媒體學院執行院長漆亞林認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是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著力點和硬骨頭,建設主流輿論新格局和全媒體傳播體系是媒體融合的核心任務。媒體融合的目標愿景可以概括為: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
本年度新媒體藍皮書分為總報告、熱點篇、調查篇、傳播篇、產業篇5個部分,全面分析中國新媒體發展狀況,解讀新媒體發展趨勢,總結新媒體發展問題,探析新媒體的深刻影響。
唐緒軍表示,2019年是互聯網正式進入我國25周年。隨著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互聯網用戶數量快速增加,互聯網產品和服務極其豐富,新媒體發展已成為傳媒業的主導力量。新媒體產業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其他產業,互聯網巨頭大力布局產業互聯網,給新媒體帶來了新機遇。2019年,我國新媒體在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的雙重驅動下,用戶數量、產業規模、應用和服務的數量與質量都得到了快速提升,5G、區塊鏈、海外布局等進一步促進我國新媒體發展。
報告指出,2019年以來,隨著5G商業化正式開啟,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新媒體成為社會治理專業化與智能化的重要幫手,網絡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當前,我國網絡和新媒體發展呈現以下特點: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不斷推進,新技術帶動互聯網應用邊界不斷擴張,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政務新媒體建設實踐場和成效檢驗場,加速推進產業互聯網發展和生活服務數字化轉型。新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平臺在支持與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的作用凸顯,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不斷增強。電商直播成為現象級網絡銷售方式,短視頻內容呈高質量轉型,針對新技術新應用新熱點的互聯網專項治理成果顯著,網絡安全堅持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并重,互聯網企業出海取得階段性成果,新媒體出海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手段。
報告指出,中國新媒體的發展呈現十大趨勢:新基建帶動數字經濟迎來全面提速提質階段,網絡安全建設注重嚴管嚴控與開放創新并舉,直播和短視頻仍處于黃金發展賽道,“5G+”加速產業互聯網變局,互聯網巨頭積極布局超級App生態,互聯網出海面臨新階段發展機遇和挑戰,微傳播價值與媒體融合價值回歸本質,“耳朵經濟”迸發市場發展活力,網絡文化呈“破圈化”發展趨勢,數字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不斷推進。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暨南大學等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就我國新媒體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