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新型智庫建設卻在一定程度上既面臨“無米”或“少米”之困,也面臨“巧婦”缺乏之憂。“無米”或“少米”會導致新型智庫“營養不良”,造成智庫產品先天不足;而“巧婦”缺乏則會使新型智庫出現“功能性障礙”,進而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黨和國家對智慧化決策咨詢服務的有效需求。這里的“米”其實就是政務大數據,而“巧婦”則是指那些能夠有效開發利用政務大數據進行知識創新和價值創造的智庫人才、智庫團隊與智庫機構。
把視域拓寬些看,大數據時代新型智庫建設面臨的困擾,其實反映出一種雙重供需不均衡、不匹配問題。一方面,政府政務大數據供給和新型智庫政務大數據需求之間不均衡、不匹配。據統計,政府掌握了全社會80%以上的信息數據資源,但受數據開放意識和水平的制約,大量政務數據因無法開放而被閑置。與之相反,能夠支撐新型智庫創造公共價值的政務大數據卻得不到有效供給。另一方面,基于政務大數據的智庫產品供給和政府智慧化決策咨詢服務需求之間不均衡、不匹配。因尚未建立起基于政務大數據的研究方式、內部治理方式和服務方式,新型智庫產品供給在一定程度上還不能有效支持政府“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
深層次看,大數據時代新型智庫建設之所以出現雙重供需不均衡、不匹配的現象,最關鍵的原因在于沒有解決好“科學配置并創新應用政務大數據”這個基本問題。因此,要消除大數據時代新型智庫建設面臨的困擾,還需在破解這個基本問題上下功夫。這需要“三管齊下”,既要科學配置政務大數據資源,也要創新政務大數據開發利用方式,還要培育基于政務大數據的智庫新業態和決策咨詢服務新模式。
首先,科學配置政務大數據資源,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高質量數據支撐。科學配置政務大數據資源關鍵在于理順政府部門之間、政府與新型智庫之間的關系,既要完善政府內部的政務數據管理體制,也要建立健全政府與新型智庫之間的政務數據交換體系。從完善政務數據管理體制角度看,為提升政務數據供給質量和水平,需消除標準差異,拔掉“數據煙囪”,防范各自為政。一方面通過建立健全統一的數據采集、存儲、處理等標準,推動政務數據實現標準化;另一方面通過完善統一的政務數據內部交換共享平臺和規則體系,推動政務數據實現集中化管理、集成化處理。從健全政務數據交換體系角度看,為有效支撐新型智庫開展研究,需克服數據閑置,破除數據壟斷,促進數據流通。為此,一方面需完善政務數據分級管理機制,按主動開放、依申請開放、不予開放三種方式為新型智庫提供政務數據服務;另一方面則需建立健全政務數據資源交易平臺和規則體系,積極培育面向新型智庫的政務數據資源市場,推動政務數據實現資產化、價值化。
其次,創新政務大數據開發利用方式,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強大內生動力。占有了政務大數據并不意味著就可以用好政務大數據。政務大數據具有價值密度低的特點,同時也超出了傳統信息技術和研究方式的處理能力。只有通過創新研究方式和開發利用方式進行深度挖掘,才能有效激發政務大數據的潛在價值。一是要跳出傳統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通過積極吸收、借鑒和轉化大數據相關理論、方法與技術,真正樹立起大數據思維方式,推動新型智庫建設來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二是要努力克服“拿來主義”的做法。不能簡單地以為引入相關大數據技術就能有效開發利用政務大數據,而是要在與實際業務相結合的過程中,著力推動政務大數據相關開發技術、分析方法和研究模型的創新。三是要加強政務大數據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培育和延攬政務大數據人才,打造有利于他們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的研究環境,深入激發創新活力,推動實現基于政務大數據的公共價值創造。
再次,培育基于政務大數據的智庫新業態、新模式,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新活力。政務大數據蘊含著豐富的價值,價值形態不止表現為一種新資源、新技術,也表現為一種新業態、新模式。因此,新型智庫建設在注重利用新技術開發新資源的同時,也需注重培育基于政務大數據的智庫新業態、新模式。一是要搶抓政務大數據發展機遇。堅持以問題為核心,突破傳統學科邊界與研究領域限制,推動跨界融合與知識創新,為服務對象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培育壯大智庫新業態。二是要積極推動基于政務大數據的決策咨詢服務模式創新。通過深度挖掘政務大數據,著力提升決策咨詢服務需求分析的精準度和前瞻性,做好精細化和儲備性研究,實現精準服務、靠前服務。三是要著力打造有利于智庫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的行業環境。通過完善政務大數據相關智庫行業標準,加強新型智庫間開發利用政務大數據的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基于政務大數據的智庫產品行業占比,推動智庫行業整體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作者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