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各級黨和政府積極支持地方新型智庫建設,為高職院校建設新型智庫提供了重要機遇。新型智庫是地方高職院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新生長點。如何順勢而為、乘勢作為、成功而為,這對各個地方高職院校建設新型智庫提出了挑戰性要求,考驗智庫建設的舉措方法能否貼合實際、務實管用。
準確認識高職院校智庫自身優長
從現實來看,高職院校建設新型智庫的積極性很高,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疑慮。第一是高職院校覺得缺乏構建新型智庫的基礎和能力,普通高校智庫建設的成功經驗缺乏可復制性。第二是高職院校覺得新型智庫與自身體系建設缺乏有機協同效應,建設新型智庫對學校中心工作的提升效果不明顯。第三是高職院校覺得很難把握新型智庫建設層次,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等方面缺乏配套措施。
其實,高職院校建設新型智庫有自己的特長和優點,這主要在于高職院校新型智庫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更強的親切感、現場感和獲得感。
一是高職院校新型智庫雖然缺少宏大敘事,但是與地方更緊密、更親切,更能講好地方故事。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的思維特點更傾向于專業層面,而非學科層面,這與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是相一致的。高職院校辦學突出專業圍繞產業建,發展圍繞地方轉,開門辦學、開放辦學,與地方接觸多、交流多,與地方共成長、同進步。因此高職院校新型智庫與地方貼得更近,更習慣于把“說地方話”“講地方事”當作“說家話”“講家事”,容易同頻共振、相互共鳴。
二是高職院校新型智庫雖然缺少頂層聚焦,但是對“小地方”更關注,更具有“鄉土”現場感。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緊貼地方發展,愿意深入地方的每個角落,關注地方的細節末梢,在細微處尋找學問,在轉角處尋找突破。無人問津的“偏僻”和“冷門”,容易忽視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米”,正是地方發展的瓶頸和障礙,正是群眾的需求和要求,也是高職院校新型智庫要用力、能用力的研究點、立足點、生存點。
三是高職院校新型智庫能夠推動地方建設更精準更細致更持久,讓當地各界更有獲得感。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的聚焦點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得越透,高職院校培養地方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就能做得越準,學生就業就能更對口、學生家長就能更滿意,對地方的人才支撐和產業支撐就能更有力,高職院校辦學主體投入才能更積極,社會各方就會進入共生、共贏、共促進的良性循環。
加強高職院校新型智庫建設
高職院校建設新型智庫需要舉措得當、揚長避短。筆者結合所在單位建設蘇州石湖智庫的經歷,在高職院校建設新型智庫的舉措途徑上談點思考與體會。
一是緊緊抓住高職院校自身特點建設智庫。說到高校智庫,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是名牌院校的智庫,高職院校相對于名牌高校,在宏觀政策支持、人才智力支撐、資金資源實力等方面較弱,建立“高大上”的新型智庫確實難度不小。其實,高職院校只有突出自身特點建設智庫才能獲得生存發展,“高大上”不是高職院校新型智庫起始定位,“小而精”才是地方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的建設目標。高職院校新型智庫通過對接所在區域區位特色和需求,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高職院校新型智庫建設要成功,就要以小見大、以精見長、以質見優。
二是主動拓展高職院校建言獻策通道。從高校的五大職能角度來看,地方高職院校建立的新型智庫,應該是為社會服務的科學研究。高職院校屬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高職院校與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的關系更緊密、更直接,根植地方土壤辦智庫是必由之路。因此,高職院校要主動與地市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的政策研究機構對接,要主動與地方黨委宣傳部、社科聯聯系,要主動與區縣、鄉鎮、街道互動,把握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多級一體構建決策咨詢信息平臺,歸納、整理、分類形成課題指南。高職院校智庫要有活干、動起來,及時形成成果送出去、報上去,保持和拓寬建言獻策的渠道。
三是積極匯聚高職院校研究人員力量。創新建立智庫學術委員會、咨詢委員會,打通高職院校內部學院、系科、專業,聯通校內校外、政行校企各類專家,充實專兼職特約研究員隊伍,并且不定期開展各類小型的學術研討會,交流思想、碰撞靈感,逐步造就一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德才兼備、富于創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隊伍,借助各方力量夯實智庫研究的理論功底。出臺相關課題管理辦法及成果獎勵規定,鼓勵研究人員在新時代重大問題研究上下功夫,提煉關鍵的科學問題和基礎問題,建立研究的理論框架,對地方關心、影響全局的重大問題及時拿出高質量成果,提供實用、管用的政策建議。
四是著力順暢智庫體制機制日常運行。推動新型智庫向現代組織良性發展,是實現高職院校智庫建設彎道超車、后發優勢的規范之舉、制度保障。高職院校可以將智庫進行社會登記注冊,將智庫發展納入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加以運行,接受民政部門的日常監督和管理,促進合法有效運轉。智庫登記注冊為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就要建立章程,配套系統制度,成立理事會對智庫的發展方向、規劃布局、年度預算等重大事項進行宏觀指導和管理。進一步完善智庫運行機制,對機構建設和培育、項目研究、建設成效考核、成果發布等重要環節進行常態化、制度化管理,確保智庫發展規范有序。通過科學合理的制度保障,確保智庫建設與高職院校發展目標、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推動智庫建設與高校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實現智庫成果反哺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推動智庫和學校建設、社會發展等同頻共振,齊頭并進。
五是全力打造高職院校品牌亮點。蘇州市職業大學于2018年上半年正式成立了蘇州石湖智庫。作為學校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一校一品”品牌打造的要求和創建一流品質院校戰略的重要內容和載體,以及學校創辦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的創新舉措,蘇州石湖智庫創新打造了“智匯蘇州”學術沙龍,聘請國內外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學術造詣的專家學者加盟,深入探討當下蘇州社會經濟、文化、民生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2020年4月舉辦了以“戰疫獻智破難題,精準施策促發展”為主題的沙龍,及時聚焦疫情時期以及后疫情時期蘇州經濟發展、公共醫療衛生建設以及文旅融合發展等問題。很多專家學者提出的相關建議建言被蘇州市委《決策參考》、蘇州市政府《調研通報》等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