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乱码伦视频_99re热久久_青青青爽国产在线视频_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智庫動態 NEWS

“經濟學動態·大型研討會2019”在京舉行

時間:2019-12-03來源:《社科院專刊》 作者:acebm 點擊:
  11月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經濟學動態雜志社承辦的“經濟學動態·大型研討會2019”在京舉行。會議主題聚焦“新中國70年經濟建設成就、經驗與中國經濟學創新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卓元,武漢大學原校長顧海良出席研討會并先后作主題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動態》主編黃群慧致辭。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副所長朱恒鵬主持。
 
  蔡昉在“阻斷‘遞減曲線’應對老齡化挑戰”的主題演講中指出,老齡化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長期、共同、不可逆的趨勢。應對“未富先老”,唯有創新,即在理念上將老年人口視為經濟增長的源泉,在實踐中從增量和存量兩方面提高未來老年人口的人力資本。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中國出現了勞動參與率遞減、人力資本遞減、收入和消費水平遞減三條“遞減曲線”,影響了經濟增長和養老能力。這既與一般規律相關,又與中國“未富先老”的特殊挑戰相關。未來,中國應當以提高勞動參與率為出發點,對人口進行全生命周期培訓,按照社會回報率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提高健康壽命,進行更多再分配和普惠型社會保障,從而阻斷“遞減曲線”。
 
  黃群慧表示,經過70年發展,中國已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回顧70年經濟建設輝煌成就,不只是要感受祖國的偉大、感受黨帶領全國人民奮斗的艱苦卓絕,更重要的是通過追溯中國經濟成長的基本軌跡,總結中國經濟成功的基本經驗,探索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學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理論力量。中國經濟學理論的創新與發展,是扎根于中國的經濟建設實踐的系統總結,是對貫穿“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三個時代內在規律的科學闡釋,是對當代中國實踐、傳統優秀基因和外來先進知識兼容并包的統一體。
 
  張卓元在主題為“新中國70年經濟學發展的特點”的演講中表示,新中國經濟學70年的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研究、道路選擇和重大決策必須建立在正確掌握基本國情基礎上。二是研究和確立中期發展目標時要從社會主義處于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同時還要切合階段性特征。三是改革發展任務帶動學科建設和發展。四是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五是適時提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經濟學家的任務,就是深刻研究偉大的經濟建設實踐,對豐富的實踐經驗作出理論概括,用經濟學的范疇概念組合成邏輯嚴密的體系。
 
  顧海良在主題為“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歷史路標’”的演講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線、主題、主導,形成的重要問題,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學說,這涉及理論和實踐問題。新中國成立70年來,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所走過的路,為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創造了前景和條件。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將其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是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建設的指向。
 
  研討會還舉辦了兩場圓桌論壇。第一場圓桌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晶主持。7位學者圍繞“新中國70年經濟建設成就與經驗”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呂政認為,從新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歷程和承接來看,沒有前30年的基礎也就沒有后40年國防工業的跨越式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汪同三認為,研究多種要素對產出的貢獻,才能具體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平新喬認為,需要把社會主義原則與市場經濟配置規則更好地結合起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裴長洪認為,對世界的形勢要有準確的判斷,我國仍然處在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認為,多種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理論基礎是價值理論。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從中印比較的角度指出,要站在我國自身發展的軌道上去認識和總結今天的成就。
 
  第二場圓桌論壇由《經濟學動態》常務副主編胡家勇主持。7位學者圍繞“新中國70年經濟學創新與發展”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從邏輯的范式層面上分析了經濟學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林崗認為,中國經濟理論的發展中最有用的是黨和人民在解決自身實際問題中總結的理論。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認為,經濟學的創新和發展需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正本清源和繼承發展。四川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丁任重認為,70年來我國對“發展”這一概念的理解,是一個有變化的演進過程。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楊開忠認為,在經濟學理論、分析方法和經濟政策中應納入地理空間要素。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春學認為,70年來,政治經濟學的方式、中國的宏觀經濟學、經濟學的語言和分析工具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湖南科技大學副校長劉友金認為,有效應對第五次國際產業轉移需要理論和實踐的創新。
 
  此外,與會學者以“從計劃到市場:70年經濟體制轉型”“從非平衡到平衡:70年經濟發展戰略轉型”“青年學者論壇”為主題在3個分論壇上展開了熱烈的學術討論。與“經濟學動態·大型研討會2019”同日舉辦的,還有“經濟學前沿理論研討會暨經濟學動態編輯部第五次審稿專家座談會”及“第六屆經濟學學術期刊創新發展論壇”。


上一篇:【中國社會科學報】賈毅華 梅紅:推動高校智庫跨越式發展

下一篇:為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提供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