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7年報告》顯示
勞動者實際總收入呈上升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報廣州12月6日電(記者武勇)12月4日,中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山大學社會調查中心在廣州聯合發布《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7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基于2016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完成。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禾在發布會上介紹,“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是中山大學自主開展的大規模社會調查,分別于2012年、2014年、2016年開展了三輪。2016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以15—64歲勞動力為調查對象,內容涵蓋個人、人際關系、家庭、組織、社區五個層面的情況,其樣本覆蓋除港澳臺、西藏、海南之外的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共完成401個村問卷,14226份家庭問卷和21086份勞動力個體問卷。
《報告》認為,中國勞動力的性別結構比較均衡,但年齡結構已經不再年輕化。2012—2016年,中國勞動力的地區分布不均,而且變化明顯,中部地區勞動力規模的絕對優勢不斷減小,東部地區勞動力規模迅速增加,西部地區勞動力規模也有所上升。西部地區勞動力的年齡最小,東部次之,中部地區勞動力的老齡化程度最高。
《報告》顯示,中國勞動力的平均年齡為37.62歲;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以中等教育為主,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02年;勞動力獲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比例為13.24%,高于2014年的11.75%;正在工作的勞動力中,雇員的比例接近一半(48.63%),務農的比例為34.64%;近8成勞動力家庭的住房產權屬于自有。
《報告》還顯示,勞動者的平均工資收入為35416元,從三輪調查來看,勞動者實際總收入呈現上升趨勢,但經營收入呈現下降趨勢;全國勞動者家庭平均總收入為57236.7元,較之2014年調查增長了10.7%,其中城市家庭為85488.3元,相當于農村家庭的2.1倍。雇員的“勞動者權益指數”整體在“合格”以上水平,在三輪調查中比較穩定,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中有63.37%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幸福。